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 王圣营
最近聆听了陶老师《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报告,又阅读了陶老师的一些文章,感到陶老师在研究与写作方面已到达了很高的境界,内心自然升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敬意。读陶老师的文章、听陶老师的报告,感到如获至宝,感到找到了良好的精神食粮。
我与陶老师是1981年9月认识的。那年我去曲阜师范上学。陶老师教我们《文选和写作》课。陶老师上第一节课,就给我们先讲了与爱因斯坦有关的《三个小板凳的故事》,鼓励大家,只要认真去做,就会越做越好,增强了我们学习的信心。
在曲阜师范的日子里,陶老师首先做到了勤。陶老师不论星期天、节假日从不忘记学习。过春节时,回老家看看,过了初五就回学校学习、写作,记得陶老师当时把我国的古代文学细细阅读,从事当代文学的评论工作,陶老师还练习写小说,他的小说手稿我们看过一部分。
陶老师有很强的自信心,他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持之以恒,定会做出成绩。陶老师讲课很扎实,记得陶老师讲叶圣陶的《牵牛花》逐句给我们分析,让我们在叶老的平实中感到深厚的文字和文学功底。陶老师的这一讲法,对我以后学语文和教语文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以后学习和教学《荷塘月色》等经典课文时也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学习语文,特别是阅读经典文章的有效方法。陶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探究。他教学《老残游记》,查阅有关资料,论证在大明湖是否可以看到千佛山的倒影。
陶老师给我们的第一次作文讲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老师让我们写作了一篇散文。我写的是《老黄牛》。我从老黄牛的形态、生活习性、劳作时的情景作了比细的描绘。陶老师对于我细致的描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我的这篇作文结尾还不够含蓄的问题。我当时感到十分高兴。于是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陶老师从细小事情上关心学生。炎热的夏天,晚上我有时没水喝,就到陶老师那里去倒。在事业、工作、学习、生活中。我感到陶老师是一团火,他用执著的信念和无比的热情感染着学生。
当时,陶老师经常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和欣赏》节目,以及其他的文学节目。 我有时也去他的住所和他一起听。后来,我买了一台小收音机,收听《阅读与欣赏》等有关节目。
大约是1983年年底,陶教师调走了。到了省教育社工作。陶老师到了省教育社后,我在《山东教育》、《济宁日报》、《大众日报》时常见到陶老师的文章。特别是山东教育,除看到陶老师的报道外,还看到陶老师担任的一些活动。
记得大约是86年前后,我到济宁市郊区教育局(现改为任城区教育局)学习,看到了陶老师写的《提问自有奥妙在》,是陶老师采访于漪老师后写的一篇文章。87年前后,我看到陶老师推荐评述的一个在美国上学的学生的作文,读了以后,感到陶老师确实思路开阔。正如劝学所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后来,又看到了陶老师编辑的《小学语文板书设计》、《小学语文精彩教学片断》等书籍。1988年,我组织学生参加了陶老师参加的学生作文征文活动。
陶老师总是热情的关注关心语文教学方面的社会组织,在80年代,陶老师介绍我参加了山东省青语会。这让我后来有机会参加了全国中语会的有关活动,使我受益非浅。我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向中语会有关领导推荐我校的语文老师去参加中语会的有关活动。
98年以后,我开始关注电脑在工作中的应用,积极学习互联网有关知识。我制作的课件曾在山东省课件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在陶老师的帮助下,我在《现代教育导报》上发表了《谈谈互联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陶老师的关怀,促使在电化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进步。后来,我被评为济宁市电化教育先进个人。
近几年来,我看过陶老师关于苏静、德州跃华中学的报道,还有关于杜郎口中学的报道,这些文章,都是大手笔,常常在中国教育报上占有整版的篇幅,有的还是两个整版。
陶老师的《非常父母》一书的内容,我在网上大都看到了。特别是关于杨文家庭教育的文章看了多遍。并把《一位辞去年新万的博士生》在我校每天一期的《济宁市实验中学质量管理督查报告》上进行了连载。我觉得陶老师的文章,不是就事写事,而是把客观的规律自然的溶入里面。里面包含着儒家的、道家的等一些对现实生活很有指导作用的思想。他鲜活的文章启示我们要写得好,首先得读的好。陶老师背诵经典的事迹常常使我们很受感动。我的孩子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要参加高考了,我在思考,如何把从陶老师的《非常父母》中学到的东西用到家庭教育中。
近年来,陶老师在《中国教育报》实施了名校长系列报道。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确定很有意义。学校要想搞好,首先要有一位好校长,陶老师名校长的系列报道,无疑对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陶老师的这些文章是学习学校管理的活教材、好教材。
另外,我还查看陶老师所写的散文。读陶老师的散文,有的感到很亲切,有的感到很新颖。我阅读陶老师游览刘公岛、泰山、孔庙、梁山时的所写的文章时,细细琢磨陶老师所选取的内容和写法。以利于自己提高写作能力。陶老师写作的《新加坡图书馆见闻》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感受到了新加坡图书馆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陶老师不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书籍,都不会忘记阅读。
陶老师以实际行动感染着我和许多老师。他使我们认识到,评上高级职称、退休,并不是工作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记得陶老师在采访济宁市大唐中学时说过,在日本,50岁当校长还算是年轻的校长,校长可以干到70岁、80岁。他引导教育界的领导、老师们重新规定自己的人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0年的坚持,成就了陶老师的事业。他以辛勤的工作引领导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中小学基础教育事业成长。他的阅读经历引导着老师们不断调整自己的阅读走向,他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感染着他的学生和老师们去努力地为事业、为工作去奋斗。
在网上,“陶继新文集”是老师学习、进修、家教的优质资源。时常阅读,定会不断有新的收获。我们期待着陶老师给我们提供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
同时,我也祝愿陶老师永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