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以师生为本中和谐发展
学校在以师生为本中和谐发展
作者:陶继新 鲁敬华         更新时间:2014-01-01

【编者按】2009518日,陶继新先生赶到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采访,与其校长鲁敬华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先生感到,鲁敬华是一位很有人文情怀的校长,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利益与需求。所以,才有了学校和谐的发展。为此,200976,通过QQ先生与鲁校长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鲁敬华】在近几年的管理中,我们的主要宗旨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与人生幸福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以此为出发点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陶继新】是否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校长办学思想水平面高下的关键。如果事事时时都想到师生的幸福,很多学校管理上的难点都可迎刃而解。

【鲁敬华】我们一直认为,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之本,也是自身获得幸福的教育人生的根本。为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从几个方面抓好教师的发展与提高。

首先,我们加强了日常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采取“推门听课”和“课例研究式听课”双管齐下的方式,使学校的听评课活动成为最常态的教研行为。同时,我们还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对同一课题进行“两研两上两议”或“三研三上三议”的跟进式教学课例研究,最大化地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为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升、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教研组建设,培养团队精神。我校的各备课组每周定点、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实现教师内部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

【陶继新】“推门听课”带点突然袭击的味道,不过,这样的课更加真实;时间一长,也就习以为常了。我认为,课堂教学,包括公开课,都应当具有生态特点。这不但有利于正确地分析教师常态教学的成败,还向学生辐射一个真实的信息。有的老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不厌其烦地进行“操练”,甚至要求学生做假配合,其结果也许会取得“佳绩”,为自己和学校赢得“荣誉”。可是,从深层次上讲,却是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造假宣传。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如法炮制老师的行为,由此造成的恶果可想而知。

【鲁敬华】是的。我们认为推门听课的最大益处是保持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原生态和常态化。当这种课堂教学研究指导方式被教师们认可以后,就不存在“突然袭击”的味道,而成为一种催生教师主动上好课、主动研究常态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力量。

从具体过程来看,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些教师比较反感。但在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有了收获,逐渐接受了这种做法,甚至有的教师主动要求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经常去听他们的课。

【陶继新】您说得对!“推门听课”可以让教师“主动研究常态下有效课堂教学”。这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不但基本杜绝了造假,而且还可以让老师思考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开始的反感是正常的,老师可能会认为这是领导有意“治”他们。可是,时间一长,他们发现,听课的领导与教师完全是为了帮助其更好地教好课而来的。所以,后来就有了您所说的“主动要求”。

【鲁敬华】确实这样。除此以外,我们还非常注重教师的读书学习与积累。学校每学期都会向老师们推荐一批比较好的教育教学专著,让老师们自由选择阅读;要求老师们每学期跟踪阅读一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以跟踪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发展动态;建立《读书札记》,注重摘抄、积累,撰写读书心得,每月组织一次读书沙龙活动,定期开展读书演讲比赛;定期出版校内教学研究刊物《校园飘絮》,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让教师分享读书成果,促进读书的常态化,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我们认为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把老师引导到教学研究的轨道上,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感受教学研究的趣味、感受自身发展的喜悦,从而享受教育人生的幸福。

【陶继新】当下教育方面的书琳琅满目,可谓鱼龙混杂,所以,让老师们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有所取舍。你们推荐好书,就过滤掉了劣质书籍,让老师直奔上乘。这样的阅读,就能够以一当十,用一天的阅读所得,抵得上十天甚至更多天阅读的收获。这种高效率的阅读,可以拓宽生命的维度。每一个人都很关注自己的生命,但是真正的生命不在表面和实体,而在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所以,高层次的阅读,就相当于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生命品位与生命质量。一个有着优质生命质量的老师,教学的效果也一定是高效优质的。

【鲁敬华】是的。阅读确实需要像您所说的“取法乎上”。让教师接触高品位的著作、与“大家”进行精神交流与对话,对于快速提升老师的内在素养非常有益。

同时,在教师专业的成长上,我们还非常重视年轻教师的成长,把他们当作学校的生力军来培养。

在这方面,我们一般是从新教师一入校开始,就为他们选好导师。我们的标准是有敬业精神,有帮带能力,有教学实绩,还要求不做老好人,有较真的态度。让他们与新教师结好对子,搞好帮带。我们不主张青年教师只是鹦鹉学舌地照搬导师的备课和教学套路,而是鼓励青年教师开动脑筋,大胆探索。这些措施,使年轻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握住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迅速成长起来。

【陶继新】“不做老好人”太为重要了。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可是,现在不少青年教师并不喜欢严师,而是喜欢“赏识”。赏识教育尽管非常有用,可是,如果一味地赏识,甚至将赏识变成了奉承与迁就,赏识教育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刚刚入校的青年老师如果离开了严格的要求,对教育就会少了敬畏之心,甚至从此懈怠下去。

你们不让青年老师照搬导师的教学套路,目的是让他们不重学形式而重学神韵。因为照搬的结果,青年老师就永远是邯郸学步,离不开导师的扶持;而自我探索的结果,则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思路。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优秀老师。这既是对青年教师负责,也是对学校发展负责。

【鲁敬华】此外,我们还把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作为一个“单列”项目,下大力气抓紧抓好。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他们的思想道德面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对教育的信念和追求,他对学生的期望等等,都渗透在他对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所以,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班主任该做什么?又该怎样去做?这一直是我们思考和审视的问题。

非常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学校的孙鑫老师在2007年向校领导推荐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这一概念。这是他多年在班主任岗位上不断实践、认真反思并与学习积累相结合而得出的想法。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从“家长式”和“保姆式”的管理,向做研究型、智慧型的班主任转变。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赞同,并协助孙鑫老师组建了“草根”式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小组。

【陶继新】班主任属于教师队伍的一个部分,可是,它又有着特殊的历史担当。所以,将其“单列”出来,是有道理的。现在关于班主任方面的书名目繁多,滥竽充数者比比皆是。所以,一定要学会沙里淘金,不要见书就买,买了就照搬;而是舍其糟粕,选其精华。尤其不要迷信权威,而应脚踏实地地进行“草根”式的研究。每一个班主任的工作都有其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即使一些成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也不能一味地“拿来”,只是借鉴而已。一个没有在班主任领域实地工作且真正研究过的人,即使掌握了再好的理论,也多会在实践面前遭遇失败。

【鲁敬华】是的。所以我们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一直是脚踏实地地结合工作实际而开展的。在校领导的倡导和鼓励下,大部分班主任都主动参与到专业化发展研究小组中来。老师们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让专业学习成为生活常态;建立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博客群”,使班主任的对自身工作研讨的“话语权”得到空前延伸,个性化的管理经验在反复的研讨、论证、实践中得以广泛传播,实现了个体与周围群体的学习、交流、互动;针对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与一线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网上联手,开展“案例分析”式研讨......

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尝试,班主任老师们在处理班级管理问题时的理念、态度和方法都有了很大改善,整个团队发生了可喜变化。

【陶继新】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博客群”,为班主任发表成功经验与失败归因等提供了载体。这些文章因大家知根知底,就容不得半点虚假;由于有着相近的管理经验与困惑,所谈也更能触动大家的心弦。由于博客可以直接交流,就有了即时性与可感性,所以,经验与问题大多可在短期之内得到传播与呼应。而且,你们网上联手的专家具有“一线”特点,所以,其理论就容易落地生根,老师与他们的交流也可以达成彼此心灵共振。所以,“发生了可喜变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鲁敬华】正是由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对班主任的管理素养的提升作用非常显著,在全区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在区教育局的推动下,全区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会”也应运而生。每到星期二晚上,全区的会员都会自觉参与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QQ群的研讨中来,吸引了我区、威海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有志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的教师的广泛参与。

【陶继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会”是一个新生事物,“会员”迅速地向外扩展,大家的广泛参与,说明它有着很强的生命活力。“草根”之根虽小,可是,由于植根于“大地”沃土之中,有了充分的营养,才有了更加“茂盛”的发展态势。

【鲁敬华】我们除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外,还非常注重为教师公平搭建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在近几年的学校中层班子建设中,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全校进行民主选举的方式让教师说话,把一批优秀教师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没有任何人情关系和暗箱操作的公平推选,为每一个德才兼备、能干事、想干事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能在更宽广的天地中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同时,这种公平推选的过程,也让教师感受到了校领导班子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正气,极大地增强了学校领导团队的凝聚力。

【陶继新】由全校民主选举产生的中层班子,一定是优秀的干部队伍,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将选拔干部的权力交由老师们之后,他们会倍加珍惜,选出自己心中最优秀的分子。而由此选出的干部,也会因为产生于群众之中,走马上任之后,特别关注群体的呼声与利益。这就形成一种和谐的干群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还会“于无声处”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人们寻寻觅觅而得不到的“幸福”也就不求自得了。

【鲁敬华】我们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才能出众又得到老师们承认的领导干部,才使得整个学校形成了和谐的干群关系,使我们近几年的工作始终处于高效、快速发展之中。

【陶继新】不止如此,你们学校领导班子的威信也在这样的民主选举中得到了提升。一个充分信任群体的领导,也一定会受到群体的信任。因为他们从您身上看到了公正公平,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这样不但会政令畅通,而且还加深了您与教职员工的感情。

关注教师的生活幸福

【鲁敬华】在关注教师的精神层面幸福感的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关注教师的生活幸福。

在我们看来,人生的幸福不是虚幻的,既应该有精神的追求,更离不开良好物质条件的改善、正当生活需要的满足。因此,我们在不断为教师加压,让他们勤于探索、勇于迎接挑战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为老师们减轻生活上的负担。在全体教职工会上,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校的事大家办,个人的事学校办”的口号,鼓励教职工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反映到学校,由学校来想办法一起共同解决。比如说,面对部分女教师离家远、午休不便的问题,我们硬是挤出几间房子,购置了床铺,为这部分教师解决了午休难题。

【陶继新】“学校的事大家办,个人的事学校办”是相辅相成的。当个人的难事学校为之办好之后,个人再为学校工作的时候就会不遗余力;人人如此,学校的困难就会被群体的智慧所破解。这种优质循环链一旦形成,教师的生命质量就会提升起来。

解决部分女教师午休问题之后,不但会使她们心存感激,还会使之更优质地完成本职工作。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如果中午得不到休息,下午的工作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精力充沛带来的不只的工作的热情,还有心理的愉悦。这种工作情绪还会自然而然地外化到学生身上,从而在学生那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与心灵快乐的正能量。

【鲁敬华】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我们还想方设法使老师们过得更健康、更快乐。健康是生命之本,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是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根本体现。为了促进教师的身体健康,我们开展了教师“阳光体育”活动。阳光体育的具体做法是:我们为教师选定了十几个锻炼达标测试项目,都属于有氧运动,其中有“必考”的,也有“选考”的。每天都对教师身体锻炼情况进行考勤,要求教师每周至少要出勤三次。每到课间操时间,老师们也都积极响应学校的倡议,换上运动装束,认真进行锻炼,整个操场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针对教师行业颈椎病比较多的情况,我们在老中医的指导下,编排了一套颈椎操,传授给每一位教职工,并购置了颈椎理疗仪等治疗器械,帮助颈椎不适的老师进行康复治疗。我们还建起了教师之家,配置了健身器械、音响设备,做好活动安排,使老师们娱乐有场所,活动有器械,治疗有保障,能够很好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陶继新】长期以来,被讴歌的教师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奉献精神,有时竟然成了教师生命的一曲挽歌。尽管由此受到肯定与表彰,但却因为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不再而成为遗憾。其实,当一个人的身体彻底垮掉的时候,其他的东西也多不复存在了。在某种意义上说,让教师健康地工作与生活,是为善之行,是人道之举。在教师锻炼身体方面你们设置“必考”与“选考”,足可见出你们对教师健康的关注程度,为教师颈椎康复而做的努力更是煞费苦心。真心关心教师,教师也会真心付出。一个健康的老师付出的还不只是智慧,还有那种优质的生命状态。这点,对于学生的影响则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

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鲁敬华】对老师的发展如此,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更是事事处处从其生命的健康成长着眼。首先,我们从细处着手,全面抓好为学生的服务工作。我们全体领导和教职工都牢固地树立了“学校管理无小事,事事想服务”的意识,把能够满足学生正当需要的每一件事都认真抓细、做好。在我们这届领导班子到任之前,学校教学楼上的洗手间因为经常堵塞而全部封闭,致使学生下课后必须跑很远去楼外上厕所。有的家长反映学生为了避免多上厕所而尽量少喝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一方面立即开放楼上的洗手间,一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使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陶继新】开放楼上的洗手间的确是一件小事,可是,小事之中却可以看出你们对学生健康的关注。其实,在一些学校,影响学生健康的小事并不少,学校领导为什么视而不见?甚至有人反映了有碍学生健康的情况之后学校领导依然置若罔闻?关键是没有将学生的健康放在心上。我们整天喊以学生为本,而健康则是本中之本。学生一旦失去了健康,即使品德高尚、成绩优异,也因变成了“废人”而无所可用。

【鲁敬华】确实是这样。在改善学生伙食方面,学校原来的伙房面积小、饭菜质量差,无法很好解决学生就餐问题。为此,我们召开了专题校长办公会议,收回了所有门市房,扩建了伙房和餐厅,然后派专人督察学校食堂的饭菜卫生和质量,使学生的就餐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受到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陶继新】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学生之“食”也应当是天大的事情。你们为改善学生伙食所做的努力,会使学校的收入减少。在学生健康与学校收入“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你们有了正确的取舍。取舍的结果,是学生的健康,师生与家长的好评。

【鲁敬华】学校育人的任务,不仅在于关心学生体魄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灵的成长,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和成功奠基。叶圣陶先生曾说道“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这句教育箴言告诫我们,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良好习惯入手。初中教育则义不容辞地承担着深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任。

我们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划分为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和学习习惯养成两大部分。我们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习礼仪、感受礼仪、实践礼仪,主动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陶继新】习惯是决定人的生命走向的。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有的学校只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多寡,而不管其行为习惯的优劣。尽管有些学生考上了所谓的理想学校,可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在以后的行程中先后出了问题。你们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下工夫,显然是在关注学生思想与心灵素养的提升。而一个思想高尚、心理健康的学生,加上身体的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者。

【鲁敬华】引导学生躬身实践文明礼仪规范,校团委开展了校园“弯腰行动”,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弯腰”,搞好清洁卫生,主动捡拾校园内的废纸和垃圾;“二弯腰”,展示文明礼貌风采,见到老师或来宾主动鞠躬问好;“三弯腰”,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净化周边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四弯腰”,躬身学谦卑,做了错事主动弯腰道歉;“五弯腰”,捡起一件物品,交还失主,做到拾金不昧;“六弯腰”,帮助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助人为乐的情怀。“弯腰”活动,美化了校园,绿化了花园,净化了学生心灵,在校园美渲染出讲文明、讲礼貌的浓厚气氛。

【陶继新】六个“弯腰行动”看起来都是小的行为要求,但却可以培养真正文明的一代新人。文明礼貌,不是大而化之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正是在这些小之又小的行为中,外在美化了校园,内在净化了心灵。

特别欣赏你们的“躬身学谦卑,做了错事主动弯腰道歉”。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可是,犯而能改,不为过也;犯而不改,过更大也。被迫而改,还会犯更大的错误;主动改过,大多可以进到“不贰过”的境界。躬身是形,谦卑是实;但两者又不是表里不一,而是形成了一种和谐。弯腰是形,道歉是实,而弯腰出于诚意,道歉出自自然。所以,文明礼貌要发乎心,见乎行。行由心生,行才有了与心契合的美;心化为行,才有了自然与从容的美。

【鲁敬华】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我们着重通过打造“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学习模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们还结合不同学科教学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多维度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文科组根据不同的学科及年级特点,确定了丰富的课前小活动。初一、初二语文组开展“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从国学经典中选择有关“忠孝诚雅”的内容,编制了校本教材,进行课前两分钟诵读;初三、初四语文进行课前话题日记速记,使学生的读写训练成为一种习惯。

【陶继新】是的,传承文明需要雅言,而非俗言流语;浸润人生借助经典,而非三流四流作品。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走向未来文明社会的。文明不但需要高尚的品格,也需要高雅的语言。正如孔子所言:“文质彬彬,然君子。”经典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而且也流泻着思想的要义。经常沐浴其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思想品格与文化品位。

【鲁敬华】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学校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区教育教育教学先进集体”。老师的成长也很快,有2名教师成为省级优秀教师,二十几名教师成为市、区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学业考试成绩位居威海市区各初中学校前茅,在市、区级科技节、运动会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陶继新】关键不在有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而在于这个理念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之中。于是,才有了师生积极发展的动力,有了如此丰硕的收获。

鲁敬华校长简介

鲁敬华,1963年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兼任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副局长。曾任栖霞市高级职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并在任职期间使所在学校成为全国重点职业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城镇中小学校舍改造先进工作者、烟台市模范校长、烟台市学科带头人、威海经区十佳科教工作者、威海经区优秀校长等称号。

(《名校解密——陶继新对话名校长220107月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