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思文化造就卓越学校
求思文化造就卓越学校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天津市实验中学曾荣获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全国首批绿色学校、全国红十字活动示范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校、全国奥林匹克示范校、全国群体活动先进单位等殊荣。校长张红既是特级教师,又是天津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常委,曾获全国德育标兵,全国文体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红十字活动先进个人,天津市“八五”、“九五”先进个人,天津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的治校理念、学校的“求思文化”,都颇具特色。为此,陶继新先生于2008731日下午,在天津市实验中学小会议室,与张红校长进行了一场关于学校文化的对话。今将对话发表如下,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建筑之上的文化呈示

  【陶】我这是第一次来到天津市实验中学,而从一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为承载着厚重思想的物质文化建设所吸引了。可以说,学校处处都蕴含着富有思想品位的文化。

  【张】是的。我们学校的每一处标志性建筑上都蕴含着育人的寓意。比如我们学校连接逸夫楼和思学楼的13棵柱子,设计师在设计时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只是为了让两个不同风格的楼连接起来看上去比较舒服,而我们就将学校1985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刻在柱子上留念,在每棵柱子上做成浮雕,于是这13棵普通的柱子就变成了学校发展的里程柱。

  我们的主楼大钟楼,是我们老校区的一个象征;我们的主雕塑两块方铁,其寓意是教书育人;下面绿白相间大理石拼成的花就是我们的校花玉簪花;正门进来时四个图形“规”、“矩”、“方”、“圆”,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感觉到每一面墙乃至地面都会“讲话”;文化墙、荣誉廊、国际墙,都在润物无声地教育着学生。也就是说让物质的东西更显现其精神的内涵,具有教育的寓意。

  【陶】现在很多学校也都关注了物质文化的建设,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同小异,缺乏个性,从深层来说缺乏一种文化的内涵。我感到,你们也在搞物质文化建设,却独具匠心,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显现在物质层面的每一个点,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张】我们的教学楼之所以叫思学楼,就是体现了我们的思学文化。“科海思学”四个大字由吴文俊院士提写,并将这个楼命名为思学楼。

学校文化的突出特点为“求思文化”

  【陶】近年来,天津市实验中学在厚重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这必然与学校的文化建设有着内在的维系。文化建设不只是呈示在物质层面,更显示在精神层面。而你们的“求思文化”,当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吧!

  【张】是的。我们的“求思文化”,全称为“求真求实,思学思新”。“求真”讲的是科学性,“求实”讲的是务实性,“求真求实”就是讲求科学与务实。这与我校的校训“实事求是”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是我们的立校之本。“思学”讲的是创造性的学习,“思新”则讲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思学思新”是以创造性的学习,推进创造性的工作,不断开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新局面。

  “求真求实,思学思新”体现了实验中学融中外为一体,承先后为一脉的学校文化;体现了独具立校之本,独创建校之魂的办学理念;体现了求科学、求务实、思发展、思创新的治学精神。这就是天津实验中学“求思文化”的品格与精髓。

  【陶】从本质上说,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魂之所系。你们的“求思文化”,便成了贯穿学校发展的一条生命线索。而由此开展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就有了属于实验中学的卓越与精彩。

  【张】我非常同意您这个观点,也感谢您的理解。实验中学就是在“求思文化”的引领下,不断实现飞跃的。

指向高远的办学理念

  【陶】提到学校文化,不能不谈及它的理念。那么,你们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呢?

  【张】进入21世纪,实验中学在原来“以人为本,力行创新”办学理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中学阶段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的特殊意义,将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和规划未来的人生、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根本的使命,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力行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陶】这是一个指向高远的办学理念。在这个理念中,“以人为本,力行创新”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一种因果链条。前者落到实处,后者就会不求自得。而两者的结合,就会让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生命得到发展。于是,学校就真正成了学生一生成长的奠基之地。

  【张】是的,重点中学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思考并规划好未来的人生,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我很钦佩哈佛大学校长在学校300年校庆时说的:“我们学校不只是培养了6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更重要的是,我们让每一颗金子都发光,让每一个学生的人生都走向成功。”我认为这应是我们学校今天的办学使命、办学性质和发展的定位。

  【陶】这一理念中的“力行创新”,是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行动口号。而口号一旦物化为行动,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张】是的。实验中学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探索的步伐,我们要不负实验之名,努力成为天津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排头兵。

  近年来,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办学模式的探索实验。例如:1994年我们率先在天津市创建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部,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1996年我们第一个在天津市创办了公办民助的津沽实验中学;1998年我们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获悉国际文凭组织要落户中国,便成为天津第一家国际文凭学校;2001年我们又不断探索中外合作的双语办学;2003年我们受欧盟教育委员会特邀,加入欧盟教育委员会夸美纽斯项目,并承办夸美纽斯会议;2005年在国家汉办的领导下,我们创办了全球第一家在泰国挂牌的孔子课堂;2007年国家汉办正式授权我校为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20085月我校再次通过了国际文凭高中项目,成为至今中国境内既具有初中项目又具有高中项目的唯一一所公立学校。这不断的创新、探索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一种实验中学走出国门、积极吸纳国际先进教育经验、面向世界办教育的胸襟,同时也有力地增强了学校办学的实力和发展的后劲,印证了“思学思新”的理念。

  【陶】您刚才说了几个第一,这是一般学校很难做到的。在你们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的时候,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在起着作用,那就是流动不拘的文化。它甚至是无声无息的,可是,它却使学校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在这种飞跃的过程中,您与全体教师的思想也在不断提升。实验中学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它成了学校发展的一笔极其丰富的精神资产;可是,你们在有效的继承之中,并没有躺在既有成绩簿上徘徊不前,而是大胆进行实验和创新,成就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实验中学”。

  【张】很感谢您解读实验文化。我们天津实验中学正是得益于有一支不断思索、不断探求、不断耕耘、热爱自己教师岗位的教师队伍。

发展成为教师幸福之源

  【陶】如果只有校长一人在创新,得不到教师群体的文化认同,学校就不可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所以,您与教师已经达成一种思想默契,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队。教师在这所学校里努力向上,又深感幸福。

  【张】是的。我们学校的教师有着这样的一个口号:在实验中学做一名教师真幸福。他们有一个自己的家——实验中学教师发展学校,在这里大家播种着希望。比如:每年无论新老教师,都有很多机会见面座谈,学习交流,敞开心扉谈自己教学的苦与乐。特别是学校请来很多大师级的专家多次与老师面对面地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的真谛。同时,我们的教师每年都有教学基本功、才艺展示大赛,因为我们的校花是玉簪花,所以大赛以“玉簪杯”命名;我校每年都有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展示活动,有时领导说暂停一年,老师们都不愿停,以此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科文化的成果;每年的教师节是老师们最为期盼的时候,因为那时校长要给大家一个惊喜,而这个惊喜就是要举行特别贡献奖的颁奖仪式,学校要对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特别的奖励。老师们在这个教师发展学校里面迅速成长,他们将自己的人生,将自己最宝贵的年华,与实验中学的三尺讲台相约,奉献给他们最爱的学生。

  【陶】教师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们心灵的自由与快乐。一个心灵不自由不快乐的人,就不可能拥有巨大的创造力,甚至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您为教师创造了一个非常融洽和谐的环境,使老师们工作虽然紧张,可心里却一直在唱歌。正因为心灵的自由与快乐,才有了一个又一个超越自我的飞跃,而且在这个超越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特殊的幸福感。教师群体的发展是与学校的发展一脉相承的,所以,学校越来越发展,教师也越来越以学校为荣,也就有了自主向上的不竭动力。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教师在学校里不只是奉献,还有自身的生命发展以及长期流动着的幸福感。

  【张】我们的教师曾在全国第八届、第十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中连续获奖,而且奖项级别很高,获一等奖第一名。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颁奖时很惊讶:“又是天津实验中学的老师获奖!”我们历经十年开展的全方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实验,被中科院心理所定格为全市首创、全国领先,并在全国推广。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全市创建了首家“名师工作室”和“教学督导室”,将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有经验的学科组长请回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监督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教学骨干。我们还连续四年面向全市乃至全国举办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探索”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受到教育部的关注和表彰。

  在今年59日举办的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我们请来上海的8名特级教师,与南京、天津和我校的优秀教师,开展同上一节课的“同课异构擂台赛”,并请来教育部专家进行点评,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西、浙江、四川等省市包括我校教师在内的1000多人现场观摩,在天津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陶】本校退休优秀教师是非常难得的优质资源,将他们请回学校,既是对他们生命价值的认可,更可以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而将上海、南京等地的名师请到学校与本校优秀教师举行“同课异构擂台赛”,既可以让老师们与全国“高手”过招,又可以使全体教师在这种比试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张】是的,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追求,是教师文化的积淀。

  【陶】我国一流教育大师没有一个不是高层次文化追求者,孔子、陶行知、张伯苓等是教育家,也是文化大师。以前的春晖中学、南开中学、苏州中学等,就是因为有一些文化大师而名播四方,而不是因为有几栋漂亮的大楼,有先进的设施。因为物质是可以累积的东西,只要有钱,人人可以为之。而厚重的文化则不然,它可以使一所学校几十年、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辉光不减。我觉得实验中学在打造教师幸福团队的同时,肯定也关注了培养自己的教育专家甚至文化大师。

  【张】在“求思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建校85年来,不仅有名师、大师的出现,而且近年来走向成功的学生很多。像袁家骝,他是吴健雄的丈夫,袁世凯的孙子,是我们学校著名的校友,是世界著名的高能物理学家,并且是我们学校的荣誉校长;再有红学大师周汝昌,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原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中医学院的院士石学敏,他们在世界或者国家的各相关领域作出贡献。

独家举办四届国际教育论坛

  【陶】据老师们讲,你们学校自2002年以来,已经独家举办了四届国际教育论坛。那么,每一届的主题是什么?可否简要地介绍一下论坛的情况?

  【张】可以。第一届的主题是“21世纪基础教育的走向”,第二届的主题是“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创新”,第三届的主题是“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家园”,第四届是在今年1018日刚刚举办的,主题为“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我们认为按照我们的办学理念,要放眼世界办教育,实验中学的教师不能仅仅坐在办公室中思考怎样教好学生,更应该站在操场或者学校的楼顶上放眼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

  世界各国与我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学校校长和师生应邀参加了这些论坛。第一届来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第二届来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并举办了基础教育巡回展。我们将17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带来的展示其国家基础教育特色的上百幅图片,以及反映我国基础教育特色的照片巡回展出。第三届我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举办以“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家园”为主题的国际中学生环保知识大赛。百余位外国学生和我校的千余名学生开展了两天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4人一组,撰写一篇环保论文,10分钟当场做一个科学小实验。中外学生一起到蓟县八仙山进行实地考察,回来后共同向全世界中学生发出了保护大自然的倡议,并将倡议书寄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我们刚刚举办的以“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教育论坛,针对不同国家的课程改革情况,邀请了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1位教育专家、中学校长。他们就课程改革进行主题演讲,并分别给我们的学生上一节特色课。他们所传递的不同国家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最新经验,使我们的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可以感受到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前沿的讯息。

  【陶】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口号。但是,20多年过去了,不少人依然停留在口头的言说层面。而你们的论坛,则有了面向世界的具体行动。在这个活动中,既培养了教师的跨国文化意识,更增强了学生与世界交流的国际情结。现在人们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村里的村民。所以,所谓的面向世界,并非多么遥远的瞻望,而是就在眼前。如果没有这个意识,中国的文化和世界文化就不可能交融,中国教育也难以融入世界教育之中。其实,两个国家最大的竞争就是文化教育的竞争。我们往往关注的是经济是不是发展了,其实,支撑经济发展的是文化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的论坛有着超越性的价值。

  【张】感谢您的鼓励,我相信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听到一位美国的教授讲他搞的探究性学习后,我们老师说:那您给我们上节课吧,我们去听课。老师们听后回来说:咱们做的研究性学习并不比他的探究性学习差,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学生的创造性比他还强,他的方式比较机械,而我们则比他的教学方式更灵活。这就使我们的老师增强了课改的信心。

  【陶】美国教授的上课,给你们送来的不只是“美国味”的课堂内容与形式,还有在中美比较之后而涌动于教师心里的那份自信。而这种自信无疑源于你们教师的素质之高。由此,老师们完全有信心走向世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你们实验中学甚至是中国的教育风采。

  【张】您概括得很好,就是说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的老师有了一种世界性的视野去看教育。

品牌在个性凸显中造就

【张】近年来,在“求思文化”的引领下,学校明确提出了“寓国家的教育要求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之中”的教育哲学命题,将教育的根本着力点放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上,并通过对学生个性差异的深入研究,寻找每个学生中蕴藏着的有待开发的潜能和优势,从而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

【陶】实验中学不仅是天津市的名校,在全国也很有影响。而名校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个性特长发展教育

  【张】首先,我们加强个性特长发展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拥有精彩的人生。我校曾在全市首创“体育”、“艺术”、“数学”、“英语”等特长班,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足球、电子琴、击剑、艺术体操、民族舞、芭蕾舞、交响乐、棋艺以及航舰模、机器人等各种社团丰富多彩,热风艺术团、绿茵运动队、“求索”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俱乐部等,使学生们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特长也得到专门培养,既锻炼了他们创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又极大发挥了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积极性。60年代的校友葛文庸,是中国第一位能够试驾新生产的或者新购买飞机的飞行员,曾任空军某部参谋长,正是从航舰模小组的经历开始,书写了他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丰功伟绩的精彩人生。90年代的校友蔡世淳,弹得一手好钢琴,参加学校的生物小组后和老师一起做实验,解决天津市环渤海地区盐碱地不能种草的问题,进行草坪草耐盐性的研究,经过一次次的失败,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实验成功,该项研究获得全国生物与科学大赛一等奖。当学校把她作为钢琴独奏演员保送到天津大学学习的时候,她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考入南京农大,继而到中科院读博,立志一生从事农业与生物科技研究。不久前,当“神七”腾空而起的时候,担任副总设计师的何宇给母校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校长和老师,这是他用实际行动对母校的最好回报。前不久学校校庆的时候,他因为来不及回母校参加,就特意寄来一个“神七”的模型,以感谢母校对他的培养。您听着都为我们骄傲吧!

  【陶】学生在个性特长发展教育中,激发出来的不只是浓厚的兴趣,还有超越兴趣之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兴趣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责任会使这种兴趣瞬间即逝。反之,学生的兴趣则可以延续一生,甚至遇到挫折都百折不挠。而兴趣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就更能爆发出巨大的潜在能量。你们的学生之所以能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与你们对学生个性、兴趣和责任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

个性心理发展教育

  【张】实验中学的另一个创新点是独具特色的个性心理发展教育。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对于学生犯的错误或出现的问题,简单地用行政处罚来解决是不行的。举一个事例吧: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把本班一名同学的自行车私自拿来骑,每天把车锁在师范大学,离我们学校有5分多钟的路程,放学之后到那去练骑车,然后把车锁在那再回家。我们经过调查后发现原来是因为他家有一辆新自行车可家长就是不让他骑,说他什么时候考了好成绩什么时候才能骑。学校如果简单地把这种行为按偷自行车来处理,是不正确的,其实是他心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和家庭的沟通造成的这种行为,不能简单地用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

  【陶】中小学生出现的问题,大多属于心理问题。如果归结为思想道德问题,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研究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不了,不但影响到当下,还会影响到未来。所以,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即使现在成功了,以后他还是会失败;而一个心理非常阳光健康的孩子,即使现在失败了,将来还是会成功。

  【张】所以,1989年我们开始创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自编初、高中心理课本,独创心理指导课,在各年级建起心理辅导站,班班有了心理小顾问,从一对一的辅导到每年一次的大型普及心理知识的“心育节”,从落实心育目标到每一门课,到中科院心理所全国心理健康示范基地的挂牌,从初中少男少女课堂师生倾诉“悄悄话”,到高中职业倾向的指导及选课咨询,实验中学成为每一名实验学子心灵得到健康呵护的沃土。如今,4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成为家长、老师、学生、兄弟校同仁最感兴趣、流连忘返的地方,其中有大型的团体咨询室,有心语书屋,还有个体咨询室,环境很温馨。孩子们中午、下午放学后都愿意到那去,甚至把他们最不愿意和家长说的话都在那里向心理老师倾诉。我们感到这十几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记得曾有三个女孩子因为感到初三压力大想出走,分别在家里拿了400多块钱,火车票都买好了,家长们都不知道,但是她们也在思考自己这样做对不对,所以去找心理老师谈。老师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对她们及时做了心理辅导,与家长沟通,制止了这一即将出现的离家出走事件。

  【陶】这一突发事件的解决,是对这些试图出走孩子心灵的拯救。如果真的出走了,将会在她们的心理层面埋下很深的阴影,而且心理问题积的时间一长,还会形成思想人格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之后,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成绩。而成绩的好坏,又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

  【张】是这样。所以现在每一位实验中学的学生,一进入学校就有一个折叠的小册子,上面明确写出,当你有了心理问题之后到哪去咨询,去找谁,心理热线怎么打,哪些属于学习性的心理指导,哪些属于同伴交友的心理辅导等等。而所有这些,都为学生一生的心理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个性学习潜能发展教育

  【陶】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而最爱他们的教师与家长,往往忽视甚至扼杀了这种潜能。而学生时代的潜能一旦开发不出来,影响到的,就不只是临时的学习成绩,还有其一生潜能的发挥。

  【张】为了发展学生的潜能,我们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一走进实验园,最让学子们心醉的是著名校友红楼大师周汝昌先生提名的图书馆,那里有反映现代高科技发展前沿的专业阅览室和书籍,能使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而33间标新立异、倍受学子们欢迎的创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为具有不同学习潜能的学生发展自我、培养动脑动手能力,铺就了成才成功的平台。

  我们学校围绕新课程从2006年开设了140余门校本课程,如同巨大的课程“超市”,为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最适宜自己个性发展的课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以及个性与潜能得到充分的彰显。学生们感慨地说:“校本课程让我们知道了世界如此奇妙!以前教科书就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变成了我们的教科书。”过去我们用最形象的比喻来说学生听老师讲课就像吃围餐一样10个人围在一起,服务员给上什么菜就吃什么菜,现在就像吃自助餐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根据什么样的需要呢?就是未来培养和发展的方向。形成这样140余门课程超市,我个人认为这必然会对我们的学习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必然会促使学生们尽早将眼前的学习与未来事业发展的志向相联系,从而去选择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爱学的知识。因此我认为:一个学校不能不要升学率,但是升学率不是唯一的追求。我认为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攀升,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与我们开发学生的个性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都是有连带关系的。

  【陶】校本课程是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且你们的课程是一种大课程,它包括了固化文本与生活文本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果只关注高考升学率,就不会在这方面如此大动干戈。看来,你们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学生在这些课程中有意无意地开发了自己的潜能,在为成绩而学的内容相对减少的时候,学生却生成了特殊的学习能力。因此,你们所不特别关注的考试成绩,往往是不求自得的。如果是单纯为了考试,拼命地做练习题,视野会很狭窄,成了应试机器,没了学习的兴趣,就更没有潜能的开发,所以再拼命的追求,反而追求不到。您设置了一个很高远的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设置了一个很有效的渠道,所以学生考试成绩很好。

  【张】感谢您的理解与高度概括。所以综上所述,在“求真求实,思学思新”这种求思文化的引领下,经过我们一代又一代实验师生的努力顿悟和践行,铸就了学校大气却不张扬、厚重却不逼人、谦和却不乏创新的办学风格,形成了不奢华而求本色、不浮躁而讲稳重、不虚妄而重学养的学府风范,我觉得实验园的文化积淀,在传承、在发扬、在光大。

【陶】您今天谈了很多创新,其实这里面自然也有您对既有优秀文化的传承。从学校文化来说,不可能割裂过去,历史就像一条河一样,中断之后就不可能再流活水了。作为校长,在您任职的这些年里,又不断地为这条河注入了新的活水,使这些活水澎湃前进,而且使这河水流淌得很自然、很清净,也很美。

(载《现代教育导报》,2008128日。)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