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是2009年仲夏的一天,我到教学楼转了一圈,和没有课的老师们聊了会儿天,带着满足感回到办公室,随手翻阅起当天的《中国教育报》,无意中,一个新栏目“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吸引了我。文中,陶继新老师深刻前卫的思想,精辟独到的分析,深入浅出的点评,朴实生动的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于是,三年来,我一直非常关注陶老师的每一篇对话。每一次拜读他的文章,都如同饱享了一顿浓香馥郁的大餐;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一种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
就这样,虽品读陶继新老师的文章已久,但我们一直无缘见面深谈。一直到今年6月份,才有幸邀请到陶老师到我校指导并讲学,第一次面对面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和交流,第一次聆听了他的主题报告《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第一次领略了大师的教育思想、人生智慧和幸福密码——工作中的他,是一个笔耕不辍、思想独特、创意不断、与时俱进的教育专家;演讲时的他,是一个学识渊博、从容睿智、笑容灿烂、气度不凡的大儒之士;生活上的他,是一个为人谦和、包容敏行、淡泊简单、昂扬向上的大美之师。他的生命历程,犹如在教育中的诗意栖居,这一点毫不夸张。
陶老师来校讲学期间,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那就是要以对话的形式,把衡水中学的思考和做法记录下来。当然,这样做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把“衡中现象”拿出来“晒一晒”,对于那些经得起考验的就坚守下去,对于那些经不起推敲的就大胆改进或舍弃。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成就梦想。于是,今年暑期,我和陶老师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十多天的QQ对话。期间,朝九晚六,我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因为日常事务太繁忙了。但是,每一天的对话,我们都畅所欲言,都觉得很开心;每一天的对话,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与融合,都给我深深的启迪,让我感到无比激动,热血沸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陶老师精辟的点评分析,给了我们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使我始终充满并积聚起更大的自信;陶老师丰富的知识内涵和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引领,同时,也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对话时,我始终感受着一种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比如“为六十岁作准备”、“脑子不换,行动艰难”、“优秀校长应当是‘人中人’”、 “卓越是超越优秀之上的一种至善、至真、至美的境界”、“幸福就是久存于生命个体心中那份具有高尚情结的快乐”等等,陶老师的这些经典之语,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段段精辟,是我乃至每一个为师者学习之典范。
时至今日,书稿初成,回头翻看,其内容皆为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是我情牵衡水中学倾诉的喜与乐,是我走上校长岗位后心路历程的梳理和反思,是一个任教四十年的老教育工作者一路走来的足迹……真诚的感谢陶继新老师,是他让我年近花甲为我的教育人生打结,并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新的面貌去解读教育,去创造教育,去拥抱新的人生挑战。
囿于写作能力和眼界,尽管本人甚为努力,但仍感意犹未尽,难免挂一漏万,甚至失之偏颇。在此,还恳请业界同仁斧正!
张文茂
(《衡水中学解码》,陶继新、张文茂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