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必不可少
读书必不可少
作者:小雨点         更新时间:2014-01-02

很荣幸,今天听了陶继新老师的报告。听后,感触颇深,深感自己的知识底蕴浅薄,需要学习得太多太多。读书将是一条必经的途径,在读书中你不仅会获取知识,同时你还会享受人生的快乐。

一个人喜欢读书、擅长思考、富有爱心、诲人不倦的人成长为优秀教师或教育大师的可能性,比不爱阅读、不爱读书的人要大得多,因为他具有与生俱来的内生式的教师素质——这样的人具有一种强烈的、稳定的热爱 读书的激情和习惯,擅长传播或交流人类创造的智慧,并具有巨大的热情和兴趣,即具有读书人格。

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人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人格的积极成长。这种心灵和精神上的以读书及其人文趣味为纽带的“读书育人”,是老师和学生相互追寻生命价值的支撑,是师生相互的智慧和人格力量的共生共荣,即双向度的成长,而非单向度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无论是工作的需要,还是生活的需要,我们都需要从书籍中获取未知的知识,去弥补自己的空缺、充实自己的头脑。听了老师的报告,我知道了:古人很喜欢读书这对丰厚他们的知识底蕴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古人读书学习的历史的长河中,给后人留下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读书佳话,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据《西京杂记》载:“匡衡学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正由于匡衡的博学苦读,终于成为西汉经学大师,特别是对《诗经》非常精熟。时有“匡说《诗》,解人颐”之说。晚年的陶渊明曾寄书后代:“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后“开卷有得”演变成“开卷有益”。还有很多成语如“韦编三绝”“牛角挂书”“悬梁刺骨”等等,足见古人读书之用心,读书之勤奋。难道不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和效仿吗?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谁都知道,莎士比亚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不是书籍本身的多么重要,而在于启示人们要努力读书,要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实在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吧!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