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踏上幸福的生命旅程
——听陶继新老师报告有感
金水区龙子湖第一小学 李霞
陶老师来了,给我们带来了“文化”内涵的全新诠释;陶老师来了,给我们剖析了孔夫子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陶老师来了,给我们带入了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他就像高速公路上醒目的路标,让我的心找到了可以终身相依的朋友——书籍。感谢陶老师,我的向导!
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短短一天的接触,陶老师恬淡自然的谈吐,满腹的学识,巨大的人格魅力便征服了我们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感叹于他的学养深厚,赞叹于他的从容不惊,折服于他的游刃有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我认识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可以让我们趋真向善,可以让我们宁静致远,可以让我们波澜不惊,可以让我们温文尔雅。“腹有诗书气自华”,陶老师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学习的出路在哪里?教师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学校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多么精辟的见解,一针见血地让我们疏离了浮躁,回到了原点,看清了要走的路。与书为伴,与经典为伍,读书教学才会相得益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我们的教育方能开辟新篇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会读书,还要会思考,读写乃生命成长之双翼,因此,要读、思、写相结合,才能把内蕴于我们思想之中的巨大潜能成分发掘出来,拓宽生命的宽度,实现教师生命成长。
“时间是不同质的,通过读书改变您的人生质量。”这是陶老师对我们的赠言。看到这句话,我豁然顿悟:“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宇宙浩瀚无垠,逝者如斯夫,生命何其短暂,在感慨时光飞逝的同时,我也有了一种紧迫感,迫切想赶快走进书籍,取法乎上,穿越时空,与所有圣哲的灵魂交流......相信有书籍相伴,我能领略到人生旅途更多旖旎的风光!
余 香
——听
郑州金水区龙子湖一小 周木文
一、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听陶老师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反思我们如今的教育,感受颇深。深深的感悟到我们几年前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走着弯道,当一直沿用的应试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时候,国家提出了课程改革,在改革的探索中,形成了诸多新的教育理念,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发挥这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听了陶老师今天的报告后,发现,所谓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在老夫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里面,都能直接找到,或是找到影子,雏形。如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有教无类”“学生共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教育思想,在老夫子的教育思想之中都能找到。又如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和谐教学实验”在孔子的教学课堂上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之中,表现的就非常好。他的描述就已经反映出孔子的课堂是一个十分和谐的课堂,表现在师生关系平等民主是和谐的;孔子与学生之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讨论是教学方法的和谐。师徒关系的和谐,我不得不钦佩老夫子的聪明与智慧。
老夫子以德育人的教育思想也是我们所汗颜的,老夫子使学生通过内修外化,养成美好的品格,注重了对弟子的品格教育。如他的弟子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中乎,为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而如今我们的品德教育是假大空的教育,难道不应该反省吗?如今新加坡的品德教育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新加坡的小学品德课程是:低年级以手工劳动为主题的德育教育内容;中年级以集体、班级荣誉为主题的德育教育内容;高年级以理解他人,关心他人,走进社区,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德育内容,具体而又实在,培养了合格的社会公民。
老夫子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使其弟子大受益处。而今天的我们却做不到这一点。需要认真的反省呀!纵观老夫子的身世不难发现,也正如老夫子说的那样:“吾家甚穷,故而多艺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吧!物质资料丰富了,精神却空虚了,不思进取,不愿学习,何来多艺呀?惭愧呀!惭愧!
二、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
读书,虽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亮度。的确如此。陶老师以大量的经典案例向我们透露了这样的一个信息:选择读书,选择读大量的好书,可以开拓视野,可以提高自己的品格修养,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只有大量的阅读经典名著,才能真正得到积累,达到厚积;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薄发;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名师,成为专家。如:锐意改革的韩新娥,学养深厚的于漪,腹有诗书的苏静,奏起欢快乐章的黎志新,读书背书的沈红旗,苦乐途中读书的杨同杰等,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有阅读开始的。刘振动老师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刘老师讲课不备课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刘老师用自己一生的知识储备,备着他要讲的每一节课,所以他在课堂上才会做到游刃有余。可见读书、知识储备是多么的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陶老师这个榜样,我会学习他,崇拜他,追随他,用陶老师取法乎上的方法读书,让书丰富自己的人生,让书为自己的生命插上双翼。
我感悟到的,只是陶老师演讲的冰山一角,我会挤出时间到陶老师的网站上,进一步感悟陶老师那博大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