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情、真想、真干”的教育者——安阳市梅园中学崛起解码
做“真情、真想、真干”的教育者——安阳市梅园中学崛起解码
作者:陶继新 宋志红        更新时间:2016-07-16

做“真情、真想、真干”的教育者

——安阳市梅园中学崛起解码

陶继新  宋志红

 

编者按: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最高的道理其实是最简单的道理,宋志红用她那几乎“传奇”的经历书写着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最基本的格言:“责任”。因为责任,她亲历了近乎瘫痪学校的崛起;因为责任,她见证了因孩子问题而濒临绝境家庭的改观;还是因为责任,她温暖着身边的老师、学生、家长和自己的家人,让学校成为师生的期待。2012年的最后一天,陶继新先生走进了现任河南省安阳市梅园中学校长的宋志红的世界,以长者、儒者的身份明示了宋志红教育路上的风景。

做一个且行且思的人

【宋志红】我做过17年的初中语文老师和八年的班主任,做过四年的初中教育教学副校长,三年的幼儿园园长,在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做了两年校长,一年前又到了我现在工作的学校,这是一所完中,今年最后一届高三毕业,以后就是一所初中学校,从2.5岁的幼儿到20岁的青年,我经历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高中的学段,这样特殊经历带给我很多思考,对三句话的认识更深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基础教育是为人生打底色的教育”。

【陶继新】您的这个丰富经历,就是一笔精神财富。在您的每一段生命经历中,您都有属于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不只是丰富了您自己的人生阅历,更对您所在学校的教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这个经历与没有这个经历是不一样的。尼采说:“没有经历形不成经验。”不过,这只是一个逻辑上的必要条件,即有之则未必然,无之则必不然。真正有智慧的人,则将这种丰富的经历与经验之间构建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即有之则必然,无之则必不然。您则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您将经历变成经验,而且是有着思想含量与启示意义的经验。

【宋志红】经历过学前教育阶段,让我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了很深的认同。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在父母眼里他们几乎都是神童,爸爸妈妈在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中把孩子送出了家门,送到了教育机构,他们人生最大的谜就是: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子,但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我看到的孩子个个天真,人人稚气,一样的哭闹,一样的撒娇,一样的讨人喜欢。在幼儿教师的心目中,没有优生、差生之分,如果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个性的差异:活泼、羞涩、调皮、拘谨,或语言发展好,或行动能力强,或爱劳动,或爱表现,间或有不守规矩、不爱听话的孩子,老师也会认为那是孩子过于外向罢了。

【陶继新】每一个儿童,都有着巨大的生命潜能,都可以塑造成人才;但是,不少老师并没有发现其中的密码,将其内蕴的才智因子扼杀在摇篮里了。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个性,也有着不同的爱好,关键是如何根据这些不同施以有效的教育。《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生而有异,就要顺其本性进行教育,让其身上那份最可以开发出来的“原子能量”爆发出来。朗朗的父亲从小将其作为一个音乐天才培养,一是因为朗朗本人就有这个天赋,二是又顺着这个天性进行了最佳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可是,有的老师就是希望将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同一种类型的人才,结果事与愿违;相反,如果因材施教,就会让每一个孩子展示其生命的精彩。

【宋志红】站在中学阶段看小学教育,我对“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感触更深。当外界、媒体对当前学校的规矩教育责难时,我倒是觉得玩游戏尚有规则,更何况人在社会上生存、生活,只有知道了每件事的限度,孩子才会保证安全,自由,应该说规范的最高境界就是解放儿童,让其自由。所以,我在幼儿园时就提出要让幼儿具备“三懂”:懂礼貌、懂秩序、懂谦让。那时候的教育更直观,一首小儿歌就是“三懂”的最佳教材:“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东东不在留一个”,秩序意识,礼貌意识、谦让意识都在这里了。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就更重要,包括书写、读书、劳动、自己收拾书包、先写作业后玩、学会倾听、正确表述等等。所以,我在小学的低年级期末考试时就专门增设了写字姿势的考核、一字一句读书等考核,在运动会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的叠被子、系鞋带等生活技能项目的比赛。我看过一个漫画: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在美国,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家务活清单。父母们认为,孩子参与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自己是家庭一员的感觉,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更重视学业的倾向,实际上,我们心里很清楚,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品德、良好的习惯至为重要。

【陶继新】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那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越小越容易培养。我的农村老家有一句常俗话:“三岁看大。”虽然简单,却透视出一种哲理。他们需要游戏,也需要自由,同时,他们也需要规则,也需要文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养成讲文明的习惯,不但当下受益,还可以终生受用。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让学生适当地参加家务劳动,是十分必要的。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看来,有的时候,即使心中有爱,也会出现适得其反的不好结果。真正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学会爱家人,爱老师,有同学等。做家务是一件小事,可是,它却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做这些烦琐事情时的艰辛,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所以,做家务不是家长的“专利”,更不要认为如此为之是对孩子的关爱,是对孩子学习的支持,而应当将家务活作为家庭教育系统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要有这种思考,更要付诸行动。您在学校低年级中开展叠被子比赛,会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做家务的意识,也让家长感到这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孩子生命成长中必需具备的能力与品质。

【宋志红】经历了高中阶段,我对“基础教育是为人生打底色的教育”印象更深。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习惯、知识基础、个性特长、做人准则几乎都已形成,打黑则一生脱不了黑底,打白则一生有白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影响似乎已经进入了骨髓,所以,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一定要竭尽全力把学生的底色打得纯一些,正一些,宽一些,深一些,这样他们在高中阶段直至以后的成长才能更广阔一些,顺利一些。所以,我在初中学校鲜明地提出学生的培养目标:八个一:一副好心肠、一身好体魄、一笔好书法、一手好文章、一个好口才、一个好脑筋、一套好方法、一个好特长。为此,我们在期末有分项验收,并对优异者冠之以“华罗庚奖”、“冰心奖“、“钱学森奖”、“姚明奖”、“王羲之奖”等奖项,设置这些奖项不单是激励了学生,还有一点就是让学生的追星目标转一转方向。

【陶继新】您所培养的八个一目标真好,真正做到了这八个一,也就有了走向成功的可能。比如说“一副好心肠”吧,很少有人提及,可是,它又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需要的。《秦誓》中说:“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大家知道,秦誓》是秦穆公誓众之辞的简称。当时秦穆公在国家亟需人才的时候,提出了上述的人才观。这与您所说的有一副好心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

现说说您所说的“一身好体魄”同样重要。现在学生中患近视眼者越来越多,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可是,当一个人身体垮的了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归之于零。而且,好的体魄,还会促进精神的提升,提高学习的效率。那种只管学生成绩而不顾其身体的教育,非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关爱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当像您一样,付诸实践之中,让学生有“一身好体魄”,有一个好未来。

建一个博爱、自主、发展的空间

【宋志红】我认为:孔子对教育的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两个观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给人的是无差别的、平等的教育;“因材施教”给人的是有差别的、个性化的教育。而当下的教育功利性使得“人”的扭曲和变态:老师成为完成升学指标的工具;学生成为学校的终端产品,家长就是加油站,助力器。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虐童、虐生事件时有发生,家长“断油”施暴屡见不鲜,作为“产品”的学生,成为次品被冷落、遗忘甚至抛弃也就不足为奇。而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都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自主创造性活动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即每个都人具有发展的本质和本能,如果在他一生中所接受的教育留下的只是痛苦的回忆,那真的是我们做教育的悲哀。我觉得我这些年做教育做的最欣慰的就是一直在做“人”的教育,把老师当做人,把孩子当做人,把家长当做人。用“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警醒自己能够用一言来终身行之。

【陶继新】做“人”的教育说得好!现在有些教育已经异化了,只是将学生当成被教育的对象,而少了对大写的“人”的心灵关照。对老师和家长也是如此,要将其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来对待,厚待之,诚爱之,发展之。孔子为什么说“仁者爱人”?为什么说“修己以安人”?关键是他的心中有人,而且是真正地爱人。修养自身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更好起来。其实,孔子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个校长,只不过他的学校没有围墙罢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长首先应当自己有爱心,且能培养教师与学生有爱人的人。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都有人的尊严,有人的自由,有人的爱心,这样,学校才是真正意义的育人之地。与您认识不久,却从您的身上感受您的浓浓的爱人之心,以及立己达人的生命情怀。

【宋志红】我也很赞同孔子所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把“仁”作为最近的现实追求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真的也是这样在要求自己,不论是做普通老师,还是做管理者,我都信奉以爱心赢得爱心,以真诚换取真诚,以生命感召生命。先说说对学生培养吧。我工作过的几所学校有很相似的地方,都处于城乡交界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有的在一个自然村里的,有一些留守儿童,还有父母在城里做一些小买卖孩子随着过来上学,总之大多都是平常百姓家的孩子,这中间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小学老师和家长放弃了的学生。我们对老师提出,我们没有选择教育对象的权力,但我们不能以任何托辞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来到我们学校的学生教好,我们提出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让普通学生获得理想发展。我们不能确保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中都获得成功,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努力使每个人在学校生活中,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都能得到成长。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气质类型的测试,给教师提供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的表现及适合采取的方法,对学生的测试结果作出分析,将结果提供给了班主任,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我们要求教师要坚持“因课施教”、“因才施教”、“因型施教”,要根据变换了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设计教学环节,保证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要求优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作业的“三优化”,强调“三个没有”,即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真正实现学生乐学、会学、勤学。

【陶继新】“普通学生”之所以没能成为出类拔萃者,责任不在他们,而在家长与老师。“因课施教”、“因才施教”、“因型施教”,则可以让“普通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这里面辐射出一个信任,在您的心里,学生在人格是是平等的,在受教育上也应当是均等的。不过,只有这种想法还是不够的,您的智慧在于,还寻出了一条让这些孩子良性发展的路子。而且,这也会让老师们厚待这些学生,关爱这些学生,并想方设法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起来。

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优劣,与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环境中学习与活动,就等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就会让他们走向自由学习的彼岸。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才能是高效的,才能走向您所说的乐学、会学、勤学的境界。学习是需要努力的,可是,学习也不应当是生命一场又一场苦的役,而应当成为不断行进的快乐之旅。乐学状态下的学生,则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审美快感,甚至抵达创造的巅峰状态,去感受灵感来临时的创造之美。

【宋志红】我觉得: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三种: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教师的教学状态也有三种:教之者、好教者和乐教者。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尽最大所能让我们的师生能够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必然王国”走向“理想王国”。

加德纳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作为学校,就要为学生的发展量体裁衣,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出不同的成长处方,也许对所有孩子一一去打造不大现实,但是,根据“二、八定律”,每个学校至少有20%的特殊学生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发现,用显微镜寻找优点,用放大镜扩大优点。研究他们呈现的不同成长形式,不同的花期,施不同的肥,剪不同的枝,按“需”配置,以期待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陶继新】为什么乐教?因为从教中体验到了学生成长的快乐。如果不管学生的感受如何,只是自鸣得意地讲个没完没了,这不叫乐教。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要义之一,就是在老师的心里,学生是英才,即使在一般人看来几乎不可救药者,还是要好好培养之。为什么说是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因为的在一般人看来的学困生,其实都有其成为天才的内在能量,只不过教师没有发现和没有让这种能量喷发出来而已。如果根据不同学生进行按“需”配置的话,每个学生都会有很大的发展,都会给予大人一个始料不及的惊喜的。

【宋志红】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尊重学生,不只理解成在交往感情上的尊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不能科学的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也是对学生的不尊敬,而且是更大意义上的不尊。我们学校晚上下学后,总有几个学生围坐在老师身边,他们补习的内容程度之低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们的老师就是在“低起点、小步子、慢节奏”的原则下让这些孩子找回自信和自尊。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

【陶继新】您说得好,尊重学困生,不能只停留在感情层面,而应当落实到行动之中。对于他们的教育,以及学习上的帮助,不但要低起点,还要有耐心,还要学会等待。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为此,就要认真研究学困生心理与学习特点,不然,就不可能进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这也是尊重,也是爱,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尊重与爱。

【宋志红】我们在从最后一名抓起时,也没有忘记另一个群体,那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谈到对精英学生的培养,我也有一些想法,我们现在都很忌讳谈升学率,谈培优。实际上,我就想,中国的第九、十代领导人就在我们当前的中学生里,他们要决定未来中国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还有就是国家甚至世界的建设问题,我们还需要培养商业巨头、政治首脑、军事指挥家、科学院士等。这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我们在成人教育、成才教育外,又提出了精英教育。我们对精英学生的理解:学业优秀、道德高尚、善于思考、内心强大,并极具号召力,能影响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进步。我们把学业知识、创新精神、领袖气质融入到学生领袖的教育培养中,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飞翔的翅膀和放眼世界的慧眼,鼓励他们雄视天下,冲击未来的国际青年领袖峰会, IT领袖峰会,甚至APEC领袖峰会……

【陶继新】关注学困生与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培养并不矛盾,人是有差异的,不然,为什么有的是国家领导,有的是普通民众?其实,学生也有不同的发展走向,培养高端人才,就应当从学生时代开始。所以,提出精英教育,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许会引起某些质疑与误解,可是,作为一个有良知与责任的校长来说,不能因此而放弃对这些人才的培养。不少在世界上著名的精英人才,在中小学的时候就有了突出的表现,这与学校为其提供更好发展的平台有着很大的关系。可是,如果对这些潜在的人才漠不关心,甚至打击讽刺,就有可能让这些人才变成平庸之人。这不但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您是有历史担当的一位校长,既有前瞻性的历史眼光,又有培养精英人才的具体方略,相信你们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甚至是卓越的人才,从而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宋志红】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领袖方面,学生的道德水准最重要,而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慎言、慎行、慎独又颇不容易,我们就把这些特殊学生置于公众视线之内,既让他们体验成功,成为知名人物的的一种自豪心理,又通过在公众视线之内的无形的监督让他们释放正能量。我们在学校大门口设置了学生领袖墙,有他们的人生格言,有就任本周值周领袖的承诺书,有他们的个人的大幅照片,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还有他们面向全体学生的庄严宣誓。这些孩子们开始以越发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再则就是责任心的培养,学校通过竞选产生学生会干部,经过激烈竞争、角逐,让有基础、素质高的学生脱颖而出。为了有效地参与学校、班级管理,提高工作能力,学生会干部及成员定期参加学校举办的讲座和专题培训,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工作思路、策略与技巧,使其思想素质由量的积累,通过实际工作的历练,达到质的飞跃,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领袖。在学校班级纪律卫生、大课间做操、跑步考评中,都让学生干部对各个班级进行检查评比,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工作中,他们各司其职,有分工、有合作,严格执行检查任务。每天检查完卫生和课间跑步后,主动找到被扣分班级的班主任汇报扣分原因,向班主任老师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措施,取得了班级同学的信任,也受到班主任老师的一致好评。

【陶继新】之所以称为学生领袖,自然需要成绩优异,可是,更需要人格高尚。没有人格的支撑,就不可能在群众中形成崇高的威望,就不可能产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榜样作用。所以,他们要“讷于言而敏于行”,要“慎其独”也。同时,他们还应当是具有责任担当的人,他们在不断地发展自身的时候,还要想到大家的发展,还要想到学校的发展,以至想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有影响的政治领袖,多有一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担当精神,且在实践中为之不懈地奋斗。当然,他们也应当是在学业上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但有丰富的知识,也有超越知识之上的智慧。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仁者,也是智者,还是勇者。

学生领袖的产生,更多不应当是教师指定的,而应当是在群体参与的激烈竞争中产生的。领袖的产生,需要伯乐,更需要为其提供赛马场,不然,有的千里马就有可能因为不能遇到伯乐而老死疆场。你们学校的学生领袖之所以个个有着不凡的表现,与为所有可能成为领袖的学生提供竞争场有着内在的关系。

【宋志红】我们还让这些学生进行人生策划,成为心中有梦之人。我们让新入校的学生为自己设计名片,年龄分别是是十二岁,二十岁,四十岁,好多孩子都写出了自己的理想,有一个孩子的名片:***,十二岁:初一梅园中学初一十二班学生,人生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二十岁:北京大学金融系,格言:知识改变命运;四十岁:美国华尔街证券分析师,格言:一切皆有可能。孩子们表达的志向五花八门,他们有了在中学阶段的第一次亮相。后续工作我们总是让孩子们想象:五年之后的你,十年之后的你,二十年之后的你,等等,为了五年之后的你,你现在要做些什么。

【陶继新】有人生目标与没有人生目标是不一样的,有一个高远的人生目标,就会为之努力。有些目标定得很高,可是,谁又能说绝对实现不了呢?诚如上面那位同学所言:“一切皆有可能。”当然,有些是一生也实现不了的,这是不是不切实际的乱想呢?非也。当为未来定下一个很高的目标后,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为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尽管未能抵达锁定的目标,可是,却因在这个不断高追求的过程中发展了,以至是快速成长了。

【宋志红】我们还定期举办优秀学生的座谈,我们没有轻易的就说成开会,而是冠之以非常响亮的名字——学生领袖高端论坛,参加论坛的是来自三个年级成绩优秀、能力过硬的学生领袖学生干部。在论坛上,这些优秀学子谈学校、谈老师、谈同学、谈自己……,初二10班宋一凡说:“参与学校、班级管理,我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我学会了理解老师,学会了与同学沟通交流。作为学生领袖,我心中想的更多的是奉献,是上进, 在提升了领导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体现了佼佼者的领袖气质,凡事要做到最好,彰显领袖的卓越才能。初三9班闫铁硬同学这样说:“长大后去偏远地区支教两年,建一所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展现出高贵的人格精神。

【陶继新】“学生领袖高端论坛”这个名字起得太好了!参加这个论坛的学生,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尤其是在论坛上又有突出表现且得到大家高度认可的时候,就会在心理积淀一种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再在以后的论坛中,就有可能会有“更上一层楼”的表现。而且,这种自信也是可以迁移的,会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更加充满自信,更加走向成功。同时,因为论坛上都是学生精英之论,不但自己可以发表宏论,也会听到其他同学之谈。这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场域,身在场中的学生,都会激情澎湃,都会更加努力向上。

【宋志红】陶老师,您说的太对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改变,肯定不是一下子全都变了,而是有一部分人变了。这些孩子身上、脸上洋溢的自信、热情和梦想让身边的人不知不觉都被感染了。与您聊着这个话题又想起当年的毛泽东,十七岁时就写下了: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这种领袖特质可能就是与生俱来的,但正如莎士比亚也说:“有的人生来伟大,有的人变的伟大。”我们如果不知道谁是生来伟大之人,那我们就通过后天的教育让学生伟大起来。这是我们在培养优秀学生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陶继新】是的,有的在小时候就有了惊人之语,就有了异人之处,如果能够及时发现,施以有效的培养,就有可能让这些具有领袖潜质的学生更加优秀。有的则是大器晚成者,甚至有的在小时候还不如一般学生,比如爱因斯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他在教师眼里的差生,可是,他的妈妈却认为他是一个未来的人才。所以,教师还应当有一双慧眼,从平常中看出不平常,从较差中看出优异处。同时,有些领袖也是可以培养的,学校如果能够提供一个成为领袖的环境,就有可能让本来未必能够成为领袖的学生走向领袖的道路。目前广为流传的罗恩老师,废弃的百年厂房准备建造成学校,这所厂房周围住满了毒贩和妓女。学校建造过程中就遭遇了19 次入室盗窃之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各个学科的考试成绩都在总体上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并且普遍缺乏学习信心和动力。可是,几年后,在他们的八年级毕业典礼之夜,孩子们得到了将近100 万美元的奖学金,超过90% 的孩子在不同的学科获得了两位数的奖励。他教过的学生中很多走入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成为社会精英。由此可见,学生中有更多可以成为精英者,关键在于学校校长及老师有没有这个认识,进行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宋志红】罗恩的例子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学生真的是成长发育中的人,从为人师者的口中但凡一个轻易的否定就可能毁了一个学生。所以,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重“管”但更重“教”,我们认为对物我们可以管,如图书、器械、设施等,只要管理得法,物的本身不会破坏你的管理,放在书柜里的书不会自己跑到桌上来,教室里的桌椅只要你不动永远都整整齐齐,但人就不同了,人只能“教”,不能“管”,我们必须先做到学生同意我的教,管才有效,所以要交给学生服从的观念,守秩序的观念,让学生懂得荣誉,与人为善等,并把这些观念变成学生自己的内驱力,让他从心里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教育才会生效。

我们在学校主席台后作了一个阅报栏,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希望学生能“阅尽人间沧桑意,读遍世间风云情,”。而且在每一块版面下我们还有一些提示,如:知也无涯,学海钩沉,累沙成塔,积水为渊等等,但学生好像并不领情,阅报栏建好后一段时间,我经常去看看,结果发现报栏前没有几个学生驻足观看,我们的孩子在学业压力下离这个社会越来越远了,然后我们就想到了先“逼”着学生去了解时事,当他能够真的走入这个社会时,能够“思接千载贯古今,视通万里任纵横”时,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思维方式就有可能形成。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前的一分钟演讲时必须有“一句话新闻”,内容不限,开始时只说新闻,慢慢的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评论,这个“制度”一出台,阅报栏前人头攒动,学生开始浏览、选择、背诵,读报的好处日益凸显,学生课下谈论的话题、上课争论的内容、作文课上的写作等,有了分量和深度。玛雅人、安倍晋三、校车问题、速成鸡、京广高铁等都成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丁心有一篇“献给刘翔”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  8年前,你让全世界人知道黄种人能有多快,不只是数十个世界冠军,你让多少中国人看到了田径的曙光。这是你最大的贡献,却也是你最大的命门。一个人被困于山洞中,口渴难耐。突然看到一个泉眼似的水洼,他欣喜若狂地喝干它,坐在旁边等待它自动蓄满。然而水洼涌出水的速度实在太慢,那人最终渴死在水洼旁,临死前,他只是在咒骂那水洼不肯继续提供水,却忘记当初饮到的水的甘甜。8年前,刘翔就像这水洼一样给中国带来了希望,而我们总是期待他做到更多,更多,却忘记了他也是一个人。

【陶继新】现在有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学校文化建设,文化到底是什么?迄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我们却可以将其内涵简化为四个字:“以文化人。”学校里的任何制度,以及校长与教师的思想观念,不管多么好,如果不“化”在学生的心里,都是百无一用的。如何“化”呢?方法是很多的,而更好的方法不是管,而是教,不少则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当学校要管的内容都“化”在学生心里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化成一种自觉的行动了。不过,开始的时候,校长与教师的理想状态,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心灵呼应。所以,适当的“逼”也是必要的。不过,“逼”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终端,而是开端。当学生渐渐地感受到阅报栏的必要时,即使学校领导与教师不做任何工作,他们也会趋之若鹜了。而这还不是终端,当他们从阅报栏里看到新闻,且爱上新闻的时候,即使没有阅报栏,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搜索新闻。这个时候,关心时政,就成了学生的习惯。于是,也就成了学校的一道文化风景。

【宋志红】陶老师,您说的“以文化人”正是我们经常思考并付诸行动的一个话题。我们认为每个人都吃盐但不会成块的吃只能是“化”在食物里一样,要把“管”这个硬任务“化”成“教”这个软着陆。还有我们在制定学生的道德规范时,没有强加于学生,而是在学生中进行征集,学生从“在家”、“在学校”、“做人”等细节上进行了热烈讨论,精选了53条作为学生的道德细节,我们把它制作成版面公布出来。比如:对父母:父母有了烦心事,能够劝慰吗?愿意将学校发生的事跟父母说说吗?在学校:放学时在楼道里能做到右行礼让、不挤不乱吗?老师给自己讲题时,懂得给老师让座吗?发现地上有纸屑、垃圾袋能主动拣起来吗?做人:吃完口香糖能用纸包起来放进垃圾箱吗?能够不当着别人的面打哈欠、打喷嚏吗?开门、掀帘时,能关照一下后面紧随你的人吗?有人认为这些事情小到可笑的地步,但我们始终认为在政策和策略上,要举轻若重;在具体操作细节上,要举轻若重;一个人只有把小事作好了,才有可能做大事。

【陶继新】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道德规范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你们则是从易事小事做起,慢慢解决这个难事大事的。而且,其间有着巨大的智慧含量与学生情结。你们的53条道德细节,既是从学生中征集而来的,也是由学生精选而成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化”的过程,它让学生认识到道德规范就是自己的身边,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做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去做,天天做好,形成习惯。当这些易事小事都做好了,形成一种习惯之后,难事大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好了。于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化”在了学生的心里。这样,也就具备了成就大事业的精神品质。

带一支仁爱、和谐、超群的教师队伍

【宋志红】我觉得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在于学生的可塑性,他们都是一个个体的独立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多种发展方向的人。而我们有些老师拿着一个标准就很轻易得给学生贴上了好学生、差学生的标签。前些日子偶见一位朋友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在幼儿园曾被称作“外交家”,原因是只要幼儿园有“外事”活动,不管老师有无安排,他总是要非常有礼貌的积极和客人打招呼。而现在,当我问他学习怎么样时,一个六岁的孩子居然很苦恼的说:“我的手太慢了,学习不好”,一付大人的腔调,超出年龄的成熟和苦恼,试想一下,这种思想孩子自己是不会自然产生的。这种师源性的伤害,恐怕在日后的教育中很难补救的。所以,下面我想谈关于教师的话题。

【陶继新】这个“外交家”的从“盛”到“衰”,不是她本人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在幼儿园,老师对她有太多的信任与支持;在小学,老师有太多的作业让她应接不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人培养得更像人,能更好的发展;如果教育将人变得越来越不像人,越来越不能更好发展的时候,就是失败的教育。而更加可怕的是,这样的老师却自以为自己的教育是对的,在温情的心的掩饰下,却在无形中残害着儿童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教师更有人性,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当是一个优秀校长时不我待的责任。

【宋志红】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体验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我们提出的口号,借用美国作家戴安.霍吉斯的著作名字“让教师期待星期一”,这份“期待”是对教育的一往情深,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对学校的强烈归属。

【陶继新】“让教师期待星期一”,就要让他感到学校是一个幸福的地方。怎样才能幸福?除了感到自己从事工作的价值外,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他与学生是和谐的,教育教学是快乐的;学生呢,是喜欢老师的,当然也是喜欢课堂的,喜欢学校的。要想抵达这个境界,就要真正将珍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就要学会与学生融为一体,就要拥有教育教学的智慧。当学生成为教师魂兮所系的时候,当与学生难舍难分的时候,期待星期一就会变成现实了。

【宋志红】是啊,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何让教师还能够有幸福感,我真的觉得很难。但是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而且要做好的事情,因为我清楚的知道,只有有幸福力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学生。有梦想是支撑着人忍受各种现实困境的精神力量,也是人幸福的源泉之一。中国人在“汉语盘点2012”活动中,将“梦”字选为2012年度汉字,即最能概括即将过去的2012年度的一个汉字。这个字代表着这一年中国实现的很多梦想,也象征着一些有待实现的愿望。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梦”,一个单位不能没有“梦”,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我爱对老师们说:我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每天在这个学校出出进进的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昂起头自豪的出入。在具体措施上,每到一所学校,我总是在摸清情况后,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我觉得人一辈子可以不登山,但心中必须有个山峰。我在实验幼儿园时就提出把幼儿园建设成具有大型室内游戏馆、小动物饲养场、四季花房的现代化幼儿园。到曙光学校后,利用曙光九年一贯制的特点,将课程下移或上移,在小学发展预备团员,在中学设大队辅导员,我提出把曙光中学建设成安阳市著名、河南省闻名、全国有名的学校。到梅园中学后,充分利用我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在全国颇具影响的“三年中考 两年模拟”教师编辑队伍,形成我校校本特色教学,我们提出要让学校成为安阳西部的“西点军校”,成为铁西人、安阳人人人向往的学校。教育必须能够促成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想象,校长更应该让教师首先具有这种想象。只有有了对未来的希望,才会有战胜当下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也是人能够幸福生活的源泉。

【陶继新】您的气魄与追求令人感叹!为什么不说理想,而说梦想?看起来是梦,很遥远很不现实,但是只要有梦想,就想去实现梦想,就会一步一步地向梦想逼近。即使他最终没有实现梦想,都比没有梦想好很多。为什么呢?因为你有梦想,你可能不成功,也可能成功;但如果你没有梦想,绝对不可能成功!梦想犹如一颗种子,时刻在等待着时机。有的时候看起来甚至是没有任何希望了,可是,有了适宜的“水土”,很快就会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

况且,您的很多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这会给您巨大的心灵鼓舞。有人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尽管说得有点夸张,可是,它却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有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只要矢志不移地奋斗下去,就有实现的可能。老师们在追梦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是,正是这些困难,锤炼了他们,成就了他们,甚至让他们体验到了破解困难的心灵愉悦。

【宋志红】是啊,还有一句话,不知道您会不会笑话我,我们家乡有句俗话“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我这样理解:职业是一个“饭碗”,“饭碗”是有“梦”的,,“吃着碗里的”是现实主义的热烈之“梦”,“ 看着锅里的”是浪漫主义的冷静之“梦”,在职业生涯中我常常告诫自己,要“活在当下”,要把当下的事情用最大的热情和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要“活出品味”,要用心不断的去编织和追求我们内心深处的高远之“梦”,心要翱翔“天上”,脚要钉紧“地面”。也是我最爱对老师们说的:壮志凌云,脚踏实地。

正如您刚才所说: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关系尤其是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拥戴、信服等都会成为教师的幸福源泉,这种幸福感远比来自于领导的关心和关爱大得多。好多校长简单的把幸福指数等同于表扬、赏识等一些表面化的措施,导致教师“被幸福。所以,要想让教师成为学生心中最值得“爱”的人,让老师体验被人需要的幸福,体验职业的独特的幸福感,作为管理者,就要尽最大所能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准。

【陶继新】1989年到1978年,我在曲阜师范学校做了三年多的《文选与写作》老师,兼任班主任。这成了我终生的铭记,因为我与学生的关系太好了。每当寒暑假,我都要得一场比较大的病,因为他们走了,我觉得将我的魂也带走了。我几乎是天天幸福着,因为他们太爱我了,我也太爱他们了。直到今天,提起他们,我还会激动不已。所以,非但没有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反而有着与学生心魄相系的幸福感。您所说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拥戴、信服等都会成为教师的幸福源泉,说得何其好啊!又是何其正确啊!

【宋志红】这也恰恰就是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们的独特的幸福。所以,在工作中,我也经常以不同的方式强化教师的这一与众不同的幸福感。比如教师教师节“走红地毯”的故事,就像上海世博一样“我找老师要签章”、“我为教师唱赞歌”活动等等。

同样,在制定教师师德修养准则时,我们也没有做强行规定,而是拿出三十多条让老师进行选择,有的老师自己推荐了一些也作为我校的师德修养备选条目,其实选择的过程也是矫枉过正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老师们在经过认真商讨后,确定了我校的师德修养十条:比如:1、要时刻牢记: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2、你希望学生扎扎实实的听课、做作业、自习,那么首先自己要扎扎实实的备课、批改作业、辅导。3、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4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5、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6、工作着是美丽的,我工作,我快乐。等等,老师们从规则、教学、服务、魅力等方面进行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陶继新】师德修养十条不是冷冰冰的硬性规定,而是一条条温馨的生命提醒。比如“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就很有意蕴。为了学生的成长,教师会做出巨大的奉献;可是,教师仅仅是奉献者吗?只能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吗?如果真是这样,尽管非常高尚,可是,却有着一种悲凉在。孔子这个老师则不然,他在成就了一大批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地发展了自身,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与思想家。当老师在不断地成就学生的时候,也成就了自己的话,那不更有意义,不就更加幸福吗?

【宋志红】所以,我们提出:“让教师在燃烧自己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口号,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只有教师发展,学生才会发展,学校也才能发展。对教师来讲,我们提出“爱而后教”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只有爱孩子、爱教书,才能把孩子的理想、家长的希望、学校的要求转化成自己的思想意识,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践行教育理想,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育人的才能,我们下大力气做好师德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位教师心中拥有一种“大爱”,都能够用两只不同的眼睛看孩子,一只是母亲慈爱的眼睛,一只是教育家期望的眼睛。

【陶继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不管你的教学能力多么强,一旦剥离了爱,就没有生命的律动,就舍弃了教育的本真意义。更重要的是,没有爱心的教师,还会将这种思想心理有形无形传递给孩子,从而让他们也失去爱心。没有爱心,孩子还会有美好的未来吗?所以,您所说的教师要爱学生,爱教书,才是成就一个优秀教师的关键所在。

宋志红校长简介

宋志红,河南省安阳市梅园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全国杰出贡献园长,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义务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河南省依法治校先进个人。安阳市名师,安阳市市管优秀专家,安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安阳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

(完稿于2012年12月31日;作者:陶继新  宋志红。)

(收入《做一个卓越的校长——陶继新对话名校长3》一书中,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