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教育生命有根——勇立职业教育潮头的济南历城二职专
让职业教育生命有根——勇立职业教育潮头的济南历城二职专
作者:陶继新 吕学强        更新时间:2016-07-19

让职业教育生命有根

——勇立职业教育潮头的济南历城二职专

陶继新  吕学强

 

编者按: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式,职业教育既赢得了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既有一度有名望的学校渐呈现每况愈下的不良趋势,亦有一般学校审时度势,强势发展,呈蒸蒸日上之势。济南历城二职专则属后者。能在职业教育的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定有不凡“身手”。为此,陶继新先生采访了学校的吕学强校长。这位年轻的校长前瞻性的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谦虚好学的品质,德技并重的思路与实践,以及对职业教育的用情之深,给陶继新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两人就有了下面的一番深度对话。

遵循规律  思路为先

【吕学强】自2008年9月担任校长以来,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心情一直忐忑不安、如履薄冰,让学校在职教改革浪潮中脱颖而出的思想压力很大。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两年多的实践中,学校紧抓职业教育发展脉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以创新办学理念确立发展思路、制定办学目标,在探索中创建学校特色,在实践中积淀办学品质,学校在区域范围内成长为规模较大、质量优异、特色明显、口碑良好的品牌职业学校。

【陶继新】多年来,职业教育遭遇了很大的挑战,有些已经有名的学校,却呈现出每况愈下的不良趋势。前些年,你们在职业学校领域并非名列前茅者,可是,这些年却有了强势的发展。这与您这位年轻校长的创新思维,以及由此形成的办学品质有着内在的维系。更可喜的是,学校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质,形成职业学校的品牌也已指日可待。

【吕学强】是的,自从上任以来,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在职业学校发展较为困难的特殊时期,作为基层学校,如何才能把学校办成社会认可、企业满意、家长认同、人才辈出的服务型、创新型特色学校,能够使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由此,学校对当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体制独有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思考,并针对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充分整合教职工的发展意愿,体现发展方向,形成发展共识,因此形成了学校办学的思想支撑,即办学理念符合规律、意识前瞻。

【陶继新】学校发展的快慢与成败,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那就是教育规律。违之者败,顺之者成。所以,必须敬畏规律,研究规律。遗憾的是,这个办学的要义,并没有引起一些校长的重视。您很有智慧,一开始就研究如何让办学理念符合规律。于是,就有了一些始料不及的发展速度。意识前瞻同样重要。职业教育对人才的需求有“进行时”,也有“未来时”。适应当下需要,可以当下发展,可是,并不一定适应第二年第三年的需要,也就是说,当下发展未必未来发展。所以,要瞩目未来,研究未来,未雨绸缪,才能为未来需求储备人才,提供支持,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吕学强】具有鲜明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旗帜,是师生的期盼,目前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就业教育为支点,为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服务”。“就业教育”体现职业教育体制的独特性,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它所培养的结果,不再为升学服务,而是为就业即为市场、为经济、为社会服务,因此必须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树立“为学生找工作、向市场推人才”的办学思想;“终身能力发展”体现了学校育人体制的多极性,职业教育不只是学生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更应成为提升人境界、丰富人精神的一种方式,既着眼于学生就业,也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既教授技能,又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为自己立足社会,为自己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找寻内涵发展的支撑点,如校训“厚德强技、自强不息”(德技是就业教育的质量意识,自强是能力发展的终身意识),教风“乐教、善教、宜教、多教”,学风“乐学、善学、宜学、多学”(关注师生群体,以激发教学动力、学习动力为出发点,让师生每一天都要快乐,每一天都要进步,每一天都在成长)等。

【陶继新】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提出“为学生找工作,向市场推人才”的办学思想,当是应时而生的“佳作”。这种就业导向,决定了学生所学内容重在技,而不在智;重在实用,而不在理论。古人就曾说过:“艺不压身。”技能在握,就会受到企业的青睐,就会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工作。

但是,企业最为欢迎的,是那些既有技能,又有高尚品德的学生。有的企业甚至提出“钢铁技能,黄金素质”的用人口号。在他们看来,技能可以用不太长的时间学会,而优良的人格品行却可以在企业里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更多的人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合作,更好地做人。这些,恰恰是企业发展的最大的“生产力”。你们的校训“厚德强技、自强不息”,就突出了德技并重、做人第一的原则。教风与学风之中的“善”与“乐”字,可谓抓住了教学与学习的关键。善良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教师尤其需要善良。一个善良的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又一批的善良的学生;而一个不善良的教师,也可能会教出不少不善良的学生。所以,当一个又一个善良的学生从你们学校走出来,到了企业工作之后,就会因为善而得到人们的欣赏,从而拥有立身之地。周易有言:“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为什么有这几个“玩”与“乐”字呢?因为学习的要妙在于快乐,在于审美,而不是痛苦。看来,您对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研究与先贤圣人之言有某些共通之处。所以,你们培养出来的是既有技能,更有人格的能够适应当代企业需要的有德有技之人。

【吕学强】办学理念容易形成广大师生的共同追求,更能成为学校办学的强大动力,这一点,我的感受越来越强烈,正是有了师生共有的办学价值观、教育观,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有序健康运行,才使学校的办学体制有了创新,基础能力有了提升,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学校管理规范精细,就业渠道越来越广,学校的影响力、竞争力得到优化提升。

【陶继新】办学理念内化于师生的心里,就会形成“不令而行”的共同行动。更重要的是,这种理念还会外化于师生的言谈举止之中,从而形成你们学校的内在品质。这种竞争力,有着无往而不胜的威力。

创新体制  应需而变

【吕学强】创新办学体制,其特点是层次多元、机制规范。1995年,学校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历城区政府与民进山东省委以历城二职专为依托成立山东建设学院,从而使学校具有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办学资质,由此形成了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机制。近几年,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办学体制的新思路、新策略,在理顺办学层次的同时,相继推出了“四年大专、三年大专、三年中专”等学历教育层次;随后,学校又积极争取部门合作支持,凸显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特点,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双证互通试点学校、济南市高级技能鉴定基地,实现了职业学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目标,逐步构建了中级、高级、技师相互衔接的技能教育层次;“技能教育”“学历教育”并行,相得益彰,相互衔接,四位一体,层次多元,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陶继新】办学机制的创新,不但提升了学校的品位,也为学生的多向选择提供了可能。职业学校生源水平相差较大,发展走向也各有不同,有了四年大专、三年大专和三年中专,他们就可以各取所需。自我选择与被选择,从而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状态,因为其背后的情绪指数,正是其学习优劣的内在力量。有了内在之力,学习起来就会快乐,就会有效率。

凸显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特点的争取“指标”,是对学生需求的扩展与优化,它适应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让他们感到在这里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去向。但是,您尽管对这个争取过程一言带过,相信也绝非一帆风顺。如果不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不会如此努力的。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学校有了更大的发展潜质,有了更好的美誉度。

质量立校  内涵发展

【吕学强】深化教学改革,其特点是能力培养,百花齐放。学校经过多年的奋斗努力,通过优化升级、实训基地建设、品牌专业创建等工程的相继实施,其基础能力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目前学校建筑面积接近5万平方米,实训面积1.1万平方米,拥有省、市级骨干示范专业3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室2个,为山东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济南市区域性示范实训基地,其实训工位能满足5000名在校生实训教学需求。但我个人认为基础设施只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性先决条件,而真正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是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不再过多地追求学校的规模扩张,而着眼于学校的内涵发展,逐步树立了“以质量为中心、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一是以研究专业内涵促专业精细发展。学校地处济南市北部商贸区,紧邻工北汽贸城、临港经济开发区,驻地周边有济钢、力诺、重汽等大型企业,以汽修、数控、机电为骨干的校内专业群逐步形成,专业建设方向明确、门类齐全、特色鲜明。近几年,学校专业建设不再仅仅是以资金投入为出发点,而是更多地关注企业新设施、新技术的变化,关注师生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修订各专业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课时配比,自编修订校本实训教材,适时开设与市场相融合的延展性专业,逐步形成了关注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吻合度的专业研究氛围。

【陶继新】你们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规模,有了“大”,现在还要“强”,即内涵发展。内涵就要有质量。而“专业建设方向明确、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就成了提升质量的关键。要想方向明,就要认真而又细致地研究社会到底需求什么,在教学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个方向错了,即使有了优良的设备,优质的师资,也会劳而无功。而当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又增加了方向定位的难度。所以,既要门类齐全,又非精细不可。但是,仅此还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还要有鲜明的特色。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这样,就有了比较强的竞争力,就会受到社会的欢迎。而要想抵达这样一个目标,既需要深入研究的工作作风,也需要精湛的技术水平。这正是内涵发展必备的品质之一。

【吕学强】二是优化师资水平积淀教学底蕴。2009年,学校在“聘、培、赛、派、研、创”教师管理机制基础上,启动实施了“名师培养工程”,着力打造一支理论精通、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通过实施教师读书工程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改思路、升华教育思想、提升教育境界;以内派培训与外聘技师相结合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实现专业学科转型,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储备校级名师资源库等,实现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大幅提升。

【陶继新】内涵发展的一个要件就是师资,古人就有“名师出高徒”之说,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名师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职业学校里的名师与中小学校的名师又有不同,不但需要知识与智慧,还要精通技术、与企业交流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只能教好教材者,还应当是学养丰厚者,以至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用其文化在教学与实践中“化”人。教师学会技能与让学生学会技能不一样,让学生学会技能与学生会学技能也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还有一个启动学生会学乐学的自主精神问题。而且,职业学校的教师还要学会与社会打交道,特别是与企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宽容,从而取得企业的认可与欣赏。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中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培养的名师,可谓任重而道远。

【吕学强】三是以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缺失、学习兴趣不浓、知识基础薄弱等现实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应该说,职业学校课堂教师兴高采烈、学生无精打采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在和老师们座谈讨论这种现象的时候,很多老师把这种责任推给学生,而我不这么认为。职业学校的招生体制已经决定了教育对象类别,出现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体行为,而应看做是职业教育的特性,所以换位思考应该从学校、从教师身上找原因。我一直给老师们灌输一种观点,既然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对象薄弱这种现实,那就要改变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不应该再一味地怨天尤人。为此,学校鼓励教师们以教法适应学法,在课堂教学上,可以专业重组,也可以花样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含金量”。课堂教学可以不受外部环境影响,教学模式可以不受传统模式限制,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学习起来的课都是好课,老师们的教学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总结出了诸如“四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师生互换教学法”“滚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师生们开始共同构建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其中尤以“滚动式教学法”最具生命力。滚动式教学法突破了教材、专业、场地的限制,使教学设备得到充分利用,让学生学习有新鲜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积极思维意识,并使学生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职业能力培养。目前,“滚动式教学法”已被确定为济南市职业学校重点研究课题,在多次省市教学研讨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逐步成为学校的教学特色。

【陶继新】学生课堂学习死气沉沉,在职业学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而改革这种状态的根本,就是要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起来。课堂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而应当让学生活跃其中。这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他们有着巨大的内在学习动力,只不过有的时候被教师悄然扼杀了而已。教师认识上改变之后,就会想方设法启动课堂改革的工程,就会为学生活动让路。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挥洒生命的主力军的时候,课堂就有了生命的张力。二是要形成符合职业学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你们的“滚动式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就有了属于你们自己改革方略的特点。教学模式一旦形成,教师与学生就会感到教学有了规则可言,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三是突破模式。课堂教学有太多的未知,如果出现了与模式冲突的教学环节而又可以生成更高层次追求的时候,应当相应地改变模式,从而让教学更加丰富。有的时候,还可以由此进一步地研究,让模式更加完善与丰富。

【吕学强】四是创新实训教学机制,提升技能水平。2010年,学校启动实施“名生培养”工程,改革传统的质量评价体系,使学生培养更具时代性、职业性和高素质、高技能。如完善实训教学机制,注重渗透企业环境氛围,以企业产品标准衡量学生实训作品;创新技能大赛机制,变组织学生队伍参赛为引导学生集体参赛,鼓励学生通过自我竞争积极参赛等;改革实训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采用单项评价、多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式突出技能教学实践性,等等。近两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涌现出来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我个人认为,只有硬件水平与软件实力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陶继新】“名生培养”工程让学校更具生命力。你们一些名生的脱颖而出,让他们有了更大的自信,从而创造奇迹。而奇迹的出现,反过来又可以提升自信指数。这种正向能量的不断累积,会为学生走向更大的成功积淀品质。品质一旦形成,不但可以取胜于当下,更可以取胜于未来。个体的自信与成功固然可贵,群体的自信与成功就更加重要。如果学会了帮助他人成功,习惯了合作共赢,关注了集体取胜,也就有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格。于是,幸福的人生也就拥有了。你们为培养名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但为他们一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也为他们的人格锻造做好了铺垫,相信你们学校的名生会越来越多。

【吕学强】学校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形式,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其就业服务发生了明显改变。一是探索实施了“名生对接名企”就业策略,由过去单一的全员就业改为分层就业,在保证学生专业对口基础上,结合办学层次和学生素质,实施分层就业,确保名生毕业进名企,以此激发学生在校学习积极性;二是实现了“本地而工”就业格局,目前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区为主,在保证更能有效就业跟踪服务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三是深化了校企合作共赢广度。学校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学校学生培养过程,实现校企优质资源共赢共享,如学生毕业标准达不到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要继续在校学习,直至企业满意为止。明晰的就业体系让学生越来越安心,家长越来越满意,企业越来越认可,学校在与2009年、2010年就业的毕业生进行的座谈中发现,已有30余人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毕业生月工资水平最高达4000多元,稳定就业率达到了96.3%。2010年,学校呈现出名企到校争相签订就业协议的火爆场面。出口畅带动入口旺,2010年,学校招生达到1396人,学生、家长、企业的充分认可印证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陶继新】“名生对接名企”,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事情都是有因就有果,这些名生种下了走向名企之因,当然会收获这些成功之果了。同时,对于在校所有学生来说,还可以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学生都希望走进名企,可是,如果不努力,名企对于自己来说也就遥不可及了。

“本地而工”就业既可以节约学生的生存成本,还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不少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升学之时感到自豪,可是毕业之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这些毕业就有工作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对发展职业教育,也会起到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你们学校的高就业率、高信赖度、高美誉度,已经成了当地职业教育的一个品牌。相信这只是一个开端,持续快速的发展,将会使你们学校成为一个更加优质的品牌。

【吕学强】陶老师,您关于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点评确实一语中的,这也是我们学校时时刻刻在关注并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也坚信有一天,随着我们学校教师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逐步积淀,一定会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出有益实践。职业学校如何内涵发展,我们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目标体系,它涵盖了培养任务、培养主体、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实习实训、团队建设、基地建设、质量监控、规范管理、服务功能等各方面的内容,学校的教学任务紧紧围绕体系创新发展,以此能够实现教风与学风的充分融合。

【陶继新】你所谈的内涵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一个链条断裂都不可能形成系统。而这个系统又是以教风与学风的融合呈现出来的。这种融合将你们的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推及到了一个高层境界。这其中还不只是涉及到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和谐。其中有道德体验,也有情感交融,不然,就没有属于“风”之景观的生命融合。

以德养技  四心育人

【吕学强】增强德育实效,其特点是以德修身,润物无声。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自信自律不足、基础差、学习动机缺失、叛逆、理想道德淡化等特点,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成人成才转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自觉行动和自主行为,逐步形成了“四心教育”育人特色。

【陶继新】外力的推动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内在的动力才能形成催发生命成长的力量。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但是,形成内在道德需求,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你们知难而进,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实可赞可叹。

【吕学强】一是德育管理“耐心”。学校强调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心灵,在面对特殊群体时,应做到冷静分析,不急不燥,学会“对学生微笑(学生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学生交谈(学生和老师平等对话)、教学生求知(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学生明理(学习辨别真善美)、给学生机会(特长得到充分展示)”,着重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与学生心贴心、面对面,交流情感,心灵沟通。

【陶继新】“耐心”首先需要爱心。你们面对的学生有着很多不良的习惯,也会犯很多错误,如果不是爱他们,就可能从心里看不起他们,以至放弃教育。而爱心的驱使,让你们的班主任有了决不放弃的信念,有了一如既往的行动。“耐心”也需要责任。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在于不但要将学生培养成有才之人,也要将他们培养成有德之人。有了这种责任与义务,就会不怕困难,不怕反复,就会从内在之心到外在之行,都履行自己的职责。

【吕学强】二是德育机制“精心”。实施分层德育工作机制。总体原则是:起点低、坡度小、要求细、实践实,其目标是“知、励、创”。“知”即在低年级学生中实施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好习惯,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励”即在中年级学生中实施感恩教育、励志教育,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他人;“创”即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使学生明白合格“蓝领”的要求,提升就业竞争力,掌握创业基本技巧,从而能为终身发展服务。

【陶继新】职业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在中学时段学习成绩不佳,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问题,而是在学习习惯等方面出了问题,所以,养成教育当是治根之举。一种好的习惯的养成,大都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甚至还会出现反复。如果不是“精心”,就可能让即将养成的习惯化为乌有。感恩同样重要,一个会感恩的学生,也会生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努力学习的品质。这样,他们在“创”的过程中,就会有相对稳定的情绪,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吕学强】三是德育方法“爱心”。自信和勇气是构建人生大厦之基石,而自信和勇气则来自于成功。学校有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能力、道德素养相对较薄弱,他们心理呈现脆弱、自卑等特点。对此,学校尝试“成功教育”,其出发点是以“爱”为主体、以“个性化”为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提升、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学校启动了“校园满天星”特色活动。即构建一个平台,创建一种机制,来发现学生闪光点,培养学生闪光点,成就学生闪光点,让学生尝试成功,找回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使学生语言更规范一点、行动更准则一点、技能更强化一点、学习更主动一点、生活更快乐一点、人生更自信一点,点对点的要求,更容易激励学生进取,使他们完全转化为合格人才。

【陶继新】正是因为中学成绩不好,加之高考落榜,一些学生才逐渐地少了自尊,也没了自信,学习起来就更是效率低下。其实,他们有着很大的学习潜力,如果尊重他们,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学习成绩很快提升就会变成现实。你们的“爱心”教育,就是让同学们慢慢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也找回了品德优、成绩好的感觉。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正是在您所说的“一点”又“一点”的积累中,才让他们越来越看到了希望,从而走上了新的人生之路。

【吕学强】四是德育工作“恒心”。学校实行“OEC”管理模式,即二十四小时全方位无空档管理,学校“事事有人管、管事凭效果,日事日清、日毕、日高”,班级管理实行专职班主任亲情化管理,学生管理凸显严格、规范、高效,张扬共性,凸显个性。学校通过校园信箱、网站留言等途径,关注学生提出的每一条信息、留言、意见,并及时予以回复,给每一个学生以心灵释放。德育管理工作的系列化、课程化、亲情化、生活化,使学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名片”的自然影响力越来越广。

【陶继新】教师的恒心,不但反映了永不言弃的精神,也会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教师是相信学生包括那些大都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也是能够好起来的。这种信任的不断扩展,会对更多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生成主动努力进取的心理需求。这个时候,教师的“跟进”特别重要,即抓住契机,再促一把。当然,出现不理想结果的时候也要“跟进”,更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更要找自己教育中的问题。但不管怎样,都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样,总有一天,教师的期待就会变成现实。

【吕学强】我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和他们谈心交流,一起活动,共享成长的快乐和喜悦。记得有位学生曾经这样评价我,“老师,您怎么和孩子一样”,这可能是一句玩笑话,但透过这句话可以感受到我与学生之间心灵距离的逐步拉近,也包含了学生对我的一份信任。职业学校学生有他的特殊性,他们与相同年龄段的孩子相比,可能更需要理解与尊重。而如何将这份理解与尊重内化为学生自主成长、不断成长的内驱力,应该是职业教育所思考的问题。在我的心中,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贝,都是金子,他们只不过一直深埋在沙砾中,需要我们学校不断地去给予发掘,终究有一天他们也会熠熠发光。

谈起孩子的话题,我的内心始终充满着喜悦与激动,当我站在操场上,看到他们快乐成长、开怀大笑,看到他们相互谦让、彬彬有礼,看到他们在我面前时时改变、天天进步,一种满足感、自豪感会油然而生。2010年,学校承办了很多大型会议活动,在会场中有志愿者的身影,在校园中有同学们主动问好的声音,在课堂上有同学们认真努力的学习氛围……这一切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陶继新】记得我们一起走在校园时,很多学生非常友好地与您打招呼。那种感觉,非充分信任是不可能有的,非可亲可近也是不可能有的。事实上,当校长喜欢学生的时候,会在各种各样的场合表现出来。而且,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不是真爱,而是伪装,立马就会被学生戳穿。而校长对学生的真爱与假爱,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有过心理受伤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心理比较敏感与脆弱,如果校长与教师对他们的态度略有粗暴或方法失当,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弹出来,从而让原有的教育前功尽弃。可辩证看来,如果对他们尊重与友好,他们很容易就会生成对校长与教师的无限信任。这既有助于更好地教育他们,也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与支持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就会变得比较轻松。

【吕学强】另外,在“四心”育人机制下,更加关注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师生互信、互爱、互助、互动。这是保证四心教育健康运行的首要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密切,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情感产生信任理解,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陶继新】师生互信、互爱、互助、互动,施于对方的都是正能量,它既对学生成长起到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感到欣慰。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生成长了,教师也发展了,他们积累了教育学生的经验,也积累了爱学生的心。而这两者的和谐为一,从而使教育产生了理想的效果。

【吕学强】二是以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90后学生无论是在思想情感上还是行为习惯上明显与80后不同,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在浪漫理想背景下的一种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因此需要老师去了解90后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有个性、有策略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如我们学校自己编制了《校内行为习惯三字经》,内容涵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让学生在一种很自然的环境中自我转变。

【陶继新】《学记》认为,“知其心”才能进入“善喻”的理想境界。对于90后学生的心理趋向,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如果再不进行深入研究,即使出于好心,有了爱心,也会出现悖逆的现象。要想弥合其间的“代沟”,首先要了解这些孩子,进而再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其实,在其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表现外层,还有一种理想与天真在,如果让他们感受到天真之美,认识到理想不与现实接壤就会一无所有的话,他们就会化热情为行动,就会成为时代的骄子。

【吕学强】三是以活动载体逐步影响学生行为习惯。职业学校学生喜欢“玩”,而且有时会玩得很“疯”,因此,学校必须在校园生活中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校园内“玩够”“玩尽兴”。如我们学校相继成立了50多个社团,社团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由选择;再如学校结合重大节日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各类晚会、手抄报演讲比赛、“情倾母亲节”系列活动、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报告会等;再如开展学生兴趣较浓的篮球、足球、乒乓球、踢毽子、集体跳绳等体育活动,都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玩够了”也就“不玩了”。

【陶继新】玩与学是孩子生命成长的两翼,缺一则不完美。关键是要让他们玩得快乐,玩得有意义。你们所开展的这些属于“玩”的活动,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生命成长有一个规则,那就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长时间进行紧张学习,如果不能有机地插进一些锻炼与活动,非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还会增加学习成本,甚至让学习变成心力交瘁的苦役,更没有什么高效可谈。所以,玩而后学,学而后玩,不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还会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与身体素质。

【吕学强】四是以榜样示范形成管理合力。2010年,学校对校园满天星特色活动机制进行了丰富细化,专门开辟了校园满天星活动橱窗,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实施,修建了校园明星大道,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相继推出了送喜报到家、明星学生家长同台领奖、明星学生家庭走访慰问等工作,逐步形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管理合力。很难忘当喜报送到学生家长手中时满家人的欢天喜地;很难忘当我走进学生房间时发现学生保留了从入学以来的每一份荣誉奖状;很难忘当明星学生家长登台领奖时的激动泪水;很难忘学生家长离校回家时用力紧握我的双手……那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重托。每每想到这些,我更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教育工作者不应仅仅享受荣誉所带来的快乐,更应该享受在一步步艰辛路程中的每一滴汗水。我很庆幸,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越来越像生活家园、学习校园、成长乐园,并逐步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责任和一份自豪。

【陶继新】你们的校园明星大道让不少学生明星上了橱窗,成了人人称道的榜样。他们在中学阶段可能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竟然自己也成了明星,也许以前更多的是被人瞧不起,更多的是受到批评。而现在成了明星之后,自豪喜悦之情自是难以言表。他们发现,成功并不只是属于他人,也属于自己,关键是要努力。这种认识上的升华,会使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当喜报送到这些孩子的家里的时候,家长在感到惊喜的时候,也对孩子增强了信任。这在无形中,又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一种精神支撑。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没有成为明星的学生,也会心向往之,并“学而时习之”,这种学生之间的“攀比”,会使更多的学生走近明星,越来越优秀。当一个大的群体都有了这种想法与行动之后,良好的校风也就自然形成了。

以爱“变”人  以文“化”人

【吕学强】塑造校园精神,其特点是和为根基、爱为灵魂。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本,让管理体系发挥应有作用,团结教师群体全心全意围绕学校主动工作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校园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园精神体现了广大师生的价值趋向和精神追求,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风格的体现。校园精神的内涵应来自于师生,又作用于师生,以此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学校结合办学思想的实施,结合目前学校的办学特色,着力塑造以“和爱”为主题的“自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陶继新】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魂兮所系,是彰显学校品位的一种品质。所以,几乎所有的品牌学校,都在文化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文化的重要特性就是以文“化”人,很多时候它是以无声的力量来改变人的生命状态与生命走向的。你们在这方面用力,当是明智之举。

【吕学强】一是以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相继实施了二期外显文化建设工程,校园景点设置力求丰富内涵,寓意深刻,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校园处处显现出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和生命激情,体现着学校的人文关怀,阐释着学校“自强”文化和“厚德强技,自强不息”的校训内涵,激励学生们只有“厚德强技、自强不息”,才能得以立足于社会,才能得到终身发展。

【陶继新】美化校园环境属于学校物质文化的范畴,有其显性的特点,犹如一个人的“仪表”,如果好的话,可以夺人眼目,给人美感。而且,这种外在之美还会形成一种美的场,向师生传递美好的气息。你们学校的环境之美与师生的精神品质相映成趣,就有了另样的内涵。

【吕学强】二是以铸造师魂凝练学校精神,学校积极弘扬师德奉献精神,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的教育工作,提升师德、铸造师魂,涌现出了大批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勇争先进的示范力量,老师们在观念更新、行为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师资缺乏、困难压力面前,教师的优秀师德显得无比珍贵和重要。

【陶继新】教师人格的高下,决定着学校发展的走势。因为它会形成一种精神气场,对教育教学及学习生活产生影响。铸造师魂,会让教师的人格高尚,会在全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正是在这种精神的聚合下,你们学校才有了飞速的发展,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

【吕学强】三是以人文管理塑造校园精神。学校坚持关爱弱势学生群体,除严格执行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外,学校每学期还为贫困学生创设勤工俭学岗位,制定减免学费、缓交学费等制度,使贫困学生能够安心快乐地在校学习。坚持以人为本与制度管理相结合,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注重人文管理,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和情感体验,出台了如教师每天半小时阳光运动、特殊天气允许迟到早退等人文制度,使教职工在任务繁重的同时仍能身心愉悦、快乐工作。坚持换位思考与民主公开相结合,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师生在学校工作、学习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实施人文管理制度伊始,在学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部分干部教师认为人文管理能否健康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思想境界,而我坚持认为,只有首先相信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教师的思想境界才能反作用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上来,才能更好地形成管理合力。

【陶继新】关注弱势学生群体,不但可以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也是对他们的心理援助。因为在这种援助中,有了爱的传递,有了和谐的音响。而传递爱者,也因为施爱于人而感到欣慰。当绝大多数学生感到在学校里受到关爱,并可以爱人的时候,这所学校的学生的优质的精神面貌也就形成了。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到了温暖,也感到了幸福。而教师多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报恩思想。所以,他们在感受学校温情的时候,也会更好地履行一个为师者的责任,也会爱校长,爱教师,爱学生。于是,教师的生命质量高了,学校的人际环境好了。这种软实力的提升,恰恰是学校发展的最大力量。

吕学强校长简介

吕学强,男,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在担任济南市历城区职成教科科长期间,曾获济南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成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职业教育技能活动月先进个人、济南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工作者、历城区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先进工作者、历城区“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荣誉称号。2008年9月至今,任历城二职专校长、副书记。目前该校在校生4000余人,近两年毕业生稳定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省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文明单位、历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市(区)城乡就业培训基地、山东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济南市区域性示范实训基地。

(原载于《创新教育》,2011年第4辑;作者:陶继新  吕学强。)

(收入《做一个卓越的校长——陶继新对话名校长3》一书中,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