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的藏民
友好的藏民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7-01-23

友好的藏民

陶继新

在返程的路上,藏民的形象一直在我的眼前晃动,他们的友好与善良,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大凡藏民居住的地方,在我们的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都可以在路边看到一些孩子,小至三四岁,大至十多岁,他们会很好奇而又友好地向我们招手,那眼光的天真与友好,是流于心中的一汪圣水。令你不由得顿感爱怜。尽管他们大多穿得衣衫不整,甚至有些破旧,可是那只是外在的形态,在其心里,却是那样的高雅。在一个黄花遍地、山峦与白云相接的地方,我们停车照相。当地的一些孩子也赶来看热闹。一个7岁的女孩,背着一个不足两岁的小孩,旁边还有两个相差只有最多两岁的孩子。7岁的女孩自然地负起了看管这三个孩子的责任。但她一点儿也没有负担,背上的孩子不哭不闹,旁边的孩子不声不响。城里一个小孩几个人看管的情景,与这里的景况相去何远!但谁能说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没有好的品德,没有强的能力?

在从笼笼坝到牛场的路上,我们一行15上,每人都租骑了一个马或骡子,为我们的牵着的或男或女,或老或少,而他们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友善而又坚韧。给我牵骡子的是一个57岁的男人。他一点儿也不张扬,小声地回答着我的问话。由于那里天气相对较冷,所以上身穿了一件内衣,外套一件毛衣和一件小薄袄,不过,都很破旧。这里天气瞬息万变,如果突降大雨,气温也会骤然而降。问及如果这种情况何以应付时,他很平静地对我说,淋湿了回家换一件别的就行了。可沿途需要几个小时,一般人会感冒的。而他还是平静地说:“我们已经习惯了,再说,如果雨停了,几个小时就可以把里面的衣服暖干的。”中午饭是在牛场吃的,我们都带了食品。到了目的地,我才发现,他没有带一点作吃的东西,问他午饭怎么吃。他说,一般是回家再吃。可我说,那要到什么时候,他说,一般4点左右。他们一大早要在笼笼坝等游人的到来,再到下午4时吃饭,怎能忍受得了。不过,他慢慢地说:“如果你们游人吃不了的东西,也不愿意再带回去,我们就吃一点儿剩的。”我二话没说,将带来的三包饼干给了他两包。他接过去,无声地谢谢,就牵着骡子到一旁去休息。然后回头指指前面不远的地方说:“就在前面等着你!”回去的时候,我真不忍心让他牵着骡子而我安然地坐在上面,再说,自己的体力也可以支撑。于是,决定步行下山,与他一道行走,一道攀谈。他也不说什么,就那么平静地与我几乎是并排而行,小声地与我谈着他们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他的家庭等。我突然感到,这是一颗还没有污染的心灵,如这山里的葱绿的林木,在蓝天白云下自然地生长。对于久违了这种风光的城里人来说,真的是异常的可贵可亲可爱。

在路上,有一个叫八一的地方,正在开展一场民间的歌舞会。蓝天白云之下,群山环绕之中,空旷土地之上,男女老少围成一个圆圈,中间多是男女青年,他们高高的身材,天然般地翩翩起舞。没有城里舞厅中的狂燥,也没有正式舞场里音乐的高雅,可是,那是纯然属于他们的歌舞,天然去雕饰,是与蓝天白云山林大地融为一体的天籁之舞与天籁之音。见我们这些汉族人走来,围观的人平静地看看我们,而舞场的人,还是那样优雅而又从容地跳着。这也许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为自然状态下的舞蹈,也许在我这个不懂舞蹈的人看来,也是最为天然的舞姿。

据同行者讲,他们在一天的晚上,还到了一家藏民家里喝酥油茶。他们全家人极其热情地招待,没要一分钱,是我们的同行者主动地给了他们一点钱。而且告诉他们,以后再来,可以住在他们家里,一天吃住20元就可以了。

其实,在路上关于藏民的故事还很多,这只不过是几个片断与一点思考而已。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都对他们感到友善真诚,是可以与我们友好相处,甚至是可以交朋友的民族。

(《行旅有道》,陶继新 著, 2015年10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