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基教育纵横谈》(11)|为您支上一招一式——“四个三”课内外阅读策略
《宽基教育纵横谈》(11)|为您支上一招一式——“四个三”课内外阅读策略
作者:陶继新 王念强        更新时间:2018-03-23

为您支上一招一式

——“四个三”课内外阅读策略

编者按:阅读不能“胡打乱撞”,特别是小孩子阅读能力较弱。走马观花或漫无边际地“阅读”,对自身成长不但不会起任何效果,还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年华。胜利大街小学的“四个三”课内外阅读策略,从训练交流,到展示延伸,整个过程如同涉过清清河水,轻而易举地达到花丛中央。恰到好处地“制约”、引导,不但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扩展了学生的灵感。不难发现,对话中的陶继新先生和王念强校长悄然流露携手同行的真情。为了孩子的成长,不需要任何犹豫,请试一试这招式,肯定管用。

一、三层训练制

【王念强】语言素养的形成讲究的是“浸润”,只有让孩子“浸润”在语言的“大染缸”里,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才能在孩子身上烙下永久的印迹,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采用“三三三三”制课内外阅读策略:一是三层训练制。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要求而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阅读训练。

【陶继新】“大染缸”比喻得好!没有这个“染”,语文素养是不可能真正提升的。大量的优质的语言的“冲击”,才能在大脑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语系。当然,不同的年级段,会有不同的教学与学习语文的方法。可是,从其本质意义上说,则都是经过这个“大染缸”的“染”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

【王念强】低年级:听我读、看图读。针对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小、阅读能力较差这一现状,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听我读”。在学校,语文教师每天有计划地读书给学生听;在家里,实施亲子阅读。二是“看图读”,低年级学生喜欢看图,引导他们逐步从读图文并茂的书向读纯文字的书转化。

【陶继新】“听我读”是小孩子跟着父母或教师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由于所读多有故事性,小学生在听的时候,多是怀着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习的。人系万物之灵长,自然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正是天理使然。错失良机,有违天理,更丧失了孩子发展的潜能。因为这种大量“读”的结果,就会将书中的智慧慢慢地浸润到孩子的心灵里,溶化在他们的血液里。

【王念强】中年级:师生同读。中年级是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抓住这一关键期,我们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师生按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同读一本书,边读边交流,让学生学会选书、学会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陶继新】读书习惯形成应当在小学阶段,尤其要有中年级阶段。而师生同读,或者家长与孩子同读,恰恰是让孩子喜欢读书的有效方式。因为孩子还没有选择好书的能力,老师家长可以选择更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而师生同读或家长与孩子同读,还可以扫除某些阅读上的生字障碍。而很多本来不认识的字,正是在这种有趣的阅读中,无意识状态下识记的。识字量越大,阅读的趣味也就越浓。渐渐地,他们就会爱上读书,就会形成阅读的习惯。

【王念强】高年级:自主性阅读。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又有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高年级的阅读训练目标开始向自主性阅读转化。即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自主地阅读。

【陶继新】自主阅读能力一旦形成,阅读就成了孩子生命的必需。因为他们从阅读中感受到了乐趣,又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不少道理。这种状态下的自主阅读,老师或家长只要稍作指导,孩子就可以步入正途了。

二、“三会”交流制

【王念强】二是“三会”交流制。

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落实阅读效果,广开书源,学校、班级定期举行三会。

好书推荐会。学生读了好书想推荐给小伙伴,就会制作海报,借助张贴荐书海报,召开推荐会来推荐新书,交流读书感受。推荐会不但在班级、年级举行,还在全校举行。高年级学生借助课件演示、演讲、表演、互动等形式,向低年级同学推荐好书,提高了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好书推荐会为学生筑起了一道防火墙,过滤掉了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培养了学生对读物的选择能力。

【陶继新】好书推荐在提升推荐者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的同时,还会激发他们更好地阅读,不然,就不可能推荐出更好的图书。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因为这样的推荐,更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校的学生。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的意识也就有了。当更好想到别人,为了别人的时候,学生更优质的品德也就形成了。

【王念强】读书竞赛会。竞赛会利用的是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竞赛形式交流阅读情况,它既能保证读书速度,还保证读书质量;同时还是学生阅读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陶继新】几乎人人都有展示的欲望,小孩子尤甚。提供这样的平台,会激发他们浓烈的兴趣,会让阅读的热情更高。而竞赛呢,则会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竞争的意识与能力。这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无疑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王念强】图书流通会。家庭藏书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书源,学校定期举行文化节,举办图书超市,大家把自己已经阅读过的藏书,都摆在班级的展台上,形成一个藏书超市。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别人的藏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采用书与书交换的方式,或低价购买的方式换着读,让家庭藏书效益最大化。同学们以书会友,增进友谊。

【陶继新】“图书流通”让更多学生在奉送给人好的同时,也有了各取所需的收获。这不但让大家有了更加丰富的图书,也在无形中增强了交流意识、交换品质。自己有了好的东西,不应当独自享用,而应当分享给他们。当你分享给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分享给你。这种意识的延续,会使我们的孩子更知道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更能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三、“三文”展示制

【王念强】三是“三文”展示制。

阅读生活的趣味性、多样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也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加深了文化底蕴。为此,我们提出“三文”展示就是利用学生原创一报一刊一书的形式来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同时也为他们表达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创造出一片天地。

一文是读书小报。重在报道各种读书活动,推荐最新图书,发表自己的读书所感。

二文是读书文摘。读书文摘是学生文学社独创的读书成果展示形式。学生把自己阅读的精品文章,用文摘的形式抄录下来,每一篇推荐文章的后面都有一则“温馨悟语”,用三言两语说明推荐的理由;或是让同学传阅时留下阅读感言,最后将读书文摘汇编成一本杂志,图文并茂,创意独特,成为大家最喜欢的读物之一。

三文是指自制书。我们开展系列编书活动,每个班级每个月都要编一本书,每一个学生每年也要自编一本书。低年级学生的自编书,主要以剪贴图文、看图写话、编故事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促进了学生的自主识字。中年级学生则围绕观察作文和生活日记展开,记录下他们成长的快乐和烦恼。翻开高年级学生的书,一篇篇精彩的课内外习作、读后感和调查报告展示着他们的生活和阅读天地。部分能力强的学生还创编长篇校园小说、童话集等。

自制书是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制作的,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在家长的帮助下,从打印文字到编辑目录,从谋划篇章到版面设计,经历编书的整个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自制书的作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还开展了多层次交流和评价活动。自制书已成为学生最爱阅读的书。它将学生的识字、阅读、观察、写作有机融为一体,将单纯的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合二为一,学生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着语文学习的乐趣。

【陶继新】看过你们学生的“三文”展示,真为他们的热情与创造性而感叹。这“三文”无一不与书有关。前两“文”重在推荐读书、读书文摘及读书感想。由于是以报与文摘的形式展示出来,也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大人有了文章,有了感想,则想见诸报刊;学生也是如此,尽管这些“报刊”并无刊号。但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重大的。记得当年老咪写了一些诗后,她的爸爸就为她认真地装订成册,制作成书的形式,并告诉她为她专门出版了诗集。她兴高采烈地将这本“诗集”拿到学校,向老师“炫耀”。老师对她说,你这诗集没有书号,不能算出书。她很伤心,回到家里,对她爸爸说,老师说您给我出的这本书没有书号,不算正式的书。他爸爸很认真地对她说:“怎么不算书呢?想当年李白写了那么多诗,也装订成册,被称为诗集。那个时候也没有书号,你能说不算书吗?”老咪听后很是高兴,觉得自己真的出版诗集了。于是,她又问她爸爸:“我与李白谁的诗写得好好?”爸爸说:“你写不出李白的诗,李白也写不出你的诗,可都是好诗啊!”正是这个成为诗人的梦想,以及老咪的大量阅读,才让她在8岁那年就正式出版了《因为太阳的缘故》诗集,而且有了越来越好的发展。看来。绝对不能小看孩子出版的“报刊”,这其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都有一个走向未来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不正是在让更多的学生成为作家吗?说不定若干年后,真有一些诗人文学家横空出世,成为胜利大街小学的骄傲呢!

四、“三旅”延伸制

【王念强】四是“三旅”延伸制

为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融入语文学习中来,实现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进行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网络似的而不是单线的,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历练,在“用”字上下工夫,在升华认识的基础上表现生活。我们确立以课堂语文学习为圆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的“三旅延伸”策略 。

【陶继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文本,而应当是一个更加阔大的世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零散的切割。要想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就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就要让他们走到实践生活中去。因为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读而读,为写而写,而应用。而真想应用得好,就要知道教材文本之外的更加丰富的世界,就要通过自己的听说读写,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

【王念强】拓展之旅。

它是源于教材、前伸后延的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扩展和延伸,学生在拓展之旅的过程中,动手做、动脑想,在实践中加深感受,积淀语感,扩大信息容量。课文学习之前走进阅览室收集有关资料,拓展知识,丰富语言;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课文学习之后,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利用文本表达上的含蓄朦胧处或留下的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诠释去补充,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充盈丰富文本。配合教材开展系列活动,通过“趣味引入——片断欣赏——角色再现——故事浏览——创作听评——作品推荐”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活动。

【陶继新】上次在你们学校采访时,张耀超、魏建斌、杨静静老师曾这样说,前伸后延的实践作业是以课文内容为“引子”为话题,课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进行整合、处理,或在生活中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与课内学习的相关积累,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沟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课内外联系,方法迁移,拓展课外阅读,进行对比阅读,在读写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在教学《日出》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去观赏日出日落的美景。尽管每天都有日出日落,可是,由于对其大都熟视无睹,学生并无特殊感受。而在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下专门观察欣赏,就有了别样的感受。然后,教师又让学生收集有关日出日落的诗歌美文,经过对比,再学习课文学生很自觉地与生活的积累相联系,感受异常深刻。课后再让学生编写小报来描绘日出,写出自己的感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就有了属于学生创造的美。

【王念强】童年之旅。

它是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旅程,心理成长的旅程,它是学生汇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形式。包括:

① 自然之旅:呈现的是学生假期外出旅游活动的收获。学生在游历山川、饱览山河景色的同时,为提高旅游价值,丰富文化内涵,围绕“优美景致、物产采撷、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四个方面, 将自己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拍摄的照片展示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旅行的快乐;将旅行归来后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童年之旅”小报记录下来,更充分体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奇秀壮美;举办旅游实物展览会,为伙伴们打开一扇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之门;围绕一个地域、一种物产、一种风俗、一种建筑等进行深入研究,真正领会各地的文化精髓,感悟到精神、品质。这种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帮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生命价值。

② 社会之旅:即社会调查。此类实践活动常以“小记者在行动”的形式进行。学生自由组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主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肯德基该不该吃?网络的悲与喜;连战大陆行;名人与名泉等等。学生的调查不拘形式,不受限制,不受束缚,用童眼看世界,自由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调查归来,学生还像模像样地写出了调查报告。报告中大量的调查过程记录,充足的事例,详实的数据,旗帜鲜明的论点,显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置身于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在无拘无束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每位学生都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科学的探究精神,默契配合的精神。

【陶继新】读书,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读生活这本大书。所以,有人将有字之书称之为固化文本,无字之书称为生活文本,两种文本的相加与和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才能抵达读书的高层境界。

无字之书,则是生命实践,即您上面所说的“童年之旅”。古人主张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这就是实践。可是,“应试教育”不但让读书没有“万卷”之多,而且更没有了“走万里路”的生活实践。而没有生活的实践,所学的很多书本知识就会成为无根的水上浮萍,也少了生命的活力。

没有“行”,学的“文”再多,也很难生成有用的东西。明朝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知即是行,知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真知即所为为行,不行不足以为知。”而现在学校教育对于实践学习内容的缺失,则是造成学生无法享受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念强】蝶趣之旅。它是结合我校生态馆、蝶趣园开发的实践活动。生态园中有活体蝴蝶园、蝴蝶标本馆、动植物标本馆、贝壳矿物岩石馆、海洋生物馆、地理馆,把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学生受益匪浅。包括:

① 导游参观,锻炼口语表达。让学生作生态园的讲解员,在准备的过程中,搜集资料,编写导游词,在为同学、家长、来宾一次次的讲解中,提高语文能力。导游参观,让学生对神奇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② 学科整合、深入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不同的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低年级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侧重于蝴蝶画的绘制,画面下一行行拼音短句,写出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喜爱赞美之情。中年级学生通过咨询科学老师和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或结合自己最为喜爱的一种蝴蝶做深入的研究,了解它的产地、特点、分布情况……创作蝶诗、蝶趣小报。高年级的学生广泛收集古今中外赞美、描写蝴蝶的美文、诗篇做成文摘,从蛹化蝶的艰难的历程感悟出蝴蝶的品质,写出对人生的感悟。有特长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蝶歌”“蝶舞”,制作蝴蝶标本画。蝴蝶的研究给学生以做人的启迪,升华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陶继新】蝶趣之旅源于学校的生活,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之旅。让学生作生态园的导游,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与研究这些生态,他们不但要认真地实地观察,必要的时候还要向他人请教,还要到网络及相关的书刊上学习。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而在解说的时候,不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在更多的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升了自豪感。

学生有关蝴蝶的诗作及标本等等,是对蝴蝶的再认识,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因为知道与形成文字不是一回事,形成文字与展示出来也不是一样。这让学生感到有趣的同时,也有了创作的喜悦,以及得到认可的心灵快乐。而且,它让学生感到,学校不只是课堂上对教材的学习,还有一个更大的学习园地,还有一个让自己学而快乐的地方。一个学生在一所学校六年,给他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往往不是课堂,而是课堂之外,特别是他们主动投入的地方。而学校,恰恰是要为学生留下美丽童年的神圣之地。

(详见《宽基教育纵横谈》,陶继新、王念强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