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教育十日谈》(35)|情智队伍(3)
《情智教育十日谈》(35)|情智队伍(3)
作者:陶继新 孙双金        更新时间:2018-09-28

情智队伍(3)

三、成长策略

【孙双金】“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成长的策略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怎样的画面?是百舟竞发、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场景,这也是我期望出现的良性竞争生态。对于竞争,我有自己的思考。如果一所学校一团和气,你好我好,缺乏适度的竞争,不是最好的学校;如果一所学校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充满竞争,也不是很好的学校。我认为优秀的学校人与人之间和谐团结,但又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和中有竞,竞中有和,这才是理想的团队关系。

北小老校长袁浩先生特别重视团队建设,为学校奠定了和谐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我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引进人才,引入竞争,发挥“鲶鱼效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数学组引进张齐华老师之后,给学校数学教学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原来北小数学以扎实见长,张齐华老师的数学文化让老师们眼前一亮,为之一振:原来数学课也能如此美丽!张齐华老师文化底蕴深厚,思维敏捷,见解开阔,谈吐不凡,一下子把数学组给激活了。看到张齐华课上得如此精彩,青年教师也跃跃欲试;看到张齐华文章写得漂亮,青年教师也摩拳擦掌,一试身手。教师内在的成功欲被激活了。

语文组朱萍、吴静、安颖莹、崔兴君、朱雪梅、周洁、左海霞、陈佳、孙艳都是本土教师,我就把他们中的骨干组成“情智语文骨干组”,定期开展学习、研讨、磨课、磨文,经常表扬、赏识她们身上某方面的闪光点,以激励大家。朱萍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卓有成就,我们就安排“朱萍老师作文教学专场展示会”,集中展示宣传朱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左海霞老师在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上有所探索,有所建树,我们就让左老师在全校教师会上介绍她的经验和做法。崔兴君老师对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情有独钟,颇有成效,我们就让崔老师展示她们班经典诵读的成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在榜样的召唤下,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激励、互相竞赛,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团队氛围。

【陶继新】和谐固然是好的,可是,不能为和而和,不能一团和气,更不能为了和气而不讲原则,不再发展,所以,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非但不会破坏和谐,反而还会让和谐更具生命力。在这方面,您进行了有效的尝试,那就是都在努力,都在发展,而且是在团结和谐中的努力与发展。

好的数学课,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并不是说数学课不可以上得情趣盎然,不可以具有情智的特点。恰恰相反,真正好的数学课,不但会有很强的思维训练,还会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比如我采访过的数学老师刘建宇,上起课来妙趣横生,他创造了一种教学方法,叫微型小说教学法。微型小说通过幽默活泼和言简意丰的文字,诠释丰富的人生哲理,从而给读者留下回味与思考的空间。刘建宇老师认为,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里,数学教学也应该是微型小说式,也应该赋予它很深的哲学内涵和性格智慧内涵。哲学内涵包括事物间的辩证性、联系性与规律性,数学课堂教学则可以将这种哲学内涵具象化。比如数学知识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问题的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处理问题的发散与集中的观点等。性格智慧内涵则包括解决问题时的探究意识,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意识,反思问题时的归纳意识,解决面临问题时的主要矛盾意识,能够体验到任何事物的研究所应遵循的认知—理解—归纳—升华的规律意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不是单一的获得知识技能,它更应该包括获得技能的方法和拥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良好学习心态,让学生更多地掌握静与讨论、解与反思的关系,从而实现学会—会学—性格智慧的转变。知识是死的,更是活的。活的知识如源头活水,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增长人的智慧。微型小说式课堂教学则悄然打通了吸纳源头活水的笔直通道,成为远古传说中能带人驶入神奇天地的那片神舟。

很欣赏你们的“情智语文骨干组”,这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个个优秀,又个个都在寻求更大的发展;他们个个都希望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又个个都在良性的竞争中快速发展。在互相学习、欣赏、激励、竞赛中,不但自身有了更好的成长,也都促进了别人的成长。尽管个人的成长会给本人带来幸福,可是,当团队中的其他人对你没有好感,或者只有你一个人发展而别人伫足不前的时候,个人的幸福也就大打折扣。当自己发展的时候,如果同时也帮助别人发展了,抑或在良性竞争中发展了,那种幸福才是更大的幸福。同时,语文教师能不能大发展,还是需要您上面所说的读书与写作的,没有这方面的功夫,是不可能立足于优秀教师团队之中的。读书,不但要多读,而且要读高品位的书,在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读书品位,决定了其人生境界的高下,也决定了其教学水平的优劣。大凡当今真正意义上的名师,没有一个不是既多读书又读好书而成长起来的。同时,还要写作,一个语文教师不会写作,或者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当是不能饶恕的事情。没有大量的作品问世,就不可能在中国小学语文界产生影响,也是不可能问津全国名师之列的。所以,这里的和谐与竞争,当然包括着读书与写作,而在这方面有了真正的和谐与良性的竞争,语文教师群体才能快速发展。

【孙双金】陶老师,您说得真好!您对数学教学的阐述真是独特而精辟。好多人认为,数学是抽象的,是缜密的,是枯燥的,好像数学教学就是不能生动,不能有趣,不能具有文化味。记得,我有一次到思维科学专家张光鉴先生家去拜访,跟他谈起了数学,谈起了思维科学,张先生对“相似论”有非常精深的研究,他和钱学森也有比较多的交往。张先生对我说:“所有的学习都跟相似论有关,只有和你相似的知识、观念、思想,才容易被你接纳、理解和吸收。”我的理解是,就像人与人之间一样,为什么有的男女青年一见钟情呢?因为他们两人之间有许多相似点,仿佛似曾相识。譬如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他仿佛感到以前曾经见过了。宝黛初会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感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用科学来解释,这就叫“相似论”。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读一本书,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记住,你记住的内容一定是和你原有的知识有相似性的部分。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兼顾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在新知识呈现的时候,要与旧的知识有衔接点,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和张老沟通的过程中,我也提出了我的一个理念:“故事教学”。为什么用“故事教学”呢?因为故事有情节,有情景,有悬念,人人都喜爱听故事,它的故事结构契合于大脑的记忆规律,有谁不喜欢听故事呢?男女老少,无一例外。所以我在情智语文的教学策略当中,专门有一点就讲“故事教学”。张先生听了我的观点,大为赞同。他说,在数学教学当中,也需要“故事教学”,因为故事能把数学引到数学的源头,从源头上了解数量的关系是怎么来的。后来,张先生还几次打电话跟我探讨有关“故事教学”的原理,并且从“相似论”的科学角度来阐述“故事教学”的优势。

听了您对数学教学的一段阐述,引发了我的一些回忆和感慨,插上这段话以表达对您观点的呼应。

【陶继新】谢谢您的鼓励!其实,我是学文的,采访过的数学老师比较少。可是,就是这几个高水平的教师,给我以很大的启示。他们并不像有的数学教师那样,将数学教得那么死,而是将之教活了,以至让学生有一种乐而忘返的感觉。这说明一个问题,数学教学同样需要“情智”,也不应当死气沉沉。还是说到刘建宇老师的例子,第一次采访他的时候,是在2001年,他还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镇册山镇中学教学,那是一个农村初中,中考成绩特别好,而学生学得极其轻松。当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激烈争战,引起了全球各地人们的密切关注,万人空巷,引颈伫观,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但中考在即,众多初中毕业生虽是热血沸腾,却只好安坐教室,做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最后一搏。然而刘建宇的数学课堂却是另一样风景:教室电视荧幕上足球健儿鏖战正激,满堂学子喊声叫声不绝于耳。每场比赛结束,大家还要品评一番,真是好不热闹。他们从课堂里走出来,一边笑声不止,一边叫着“真爽”,全没有临战前的紧张气氛。他还安排了10个课时,让学生系统地观看了《共和国卫士》电影片;用了大约20个课时的时间为学生讲了许多革命战争故事;允许学生上课时看课外书等等。当时有一件事很让我感动,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几个学生:“你们已经毕业,刘老师不再教你们了,对此,你们有何感想?”问话尚未结束,方才还笑语不断的他们,顿时静寂下来。有的学生甚至反问道:“你怎么问这样的问题?”然后,用双手捂住脸呜呜地哭了起来。后来我将这一情节告诉了刘建宇老师,他好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来。不知何时,一行清泪,已经悄悄地爬在了他的脸上……现在,刘建宇老师一如先前,他与学生的感情依然那么深,他的课还是那么具有故事性,他的课还是那么具有智慧含量。

看来,在情智课堂,学生是带着一份自然而又渴求的心情去接受知识甚至自我探求未知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既快乐愉悦,又学会了归纳与升华,进而形成一种性格,生成一种智慧的。这既反映了认知基础与未来发展领域之间所应遵循的承启关系,也反映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既使学生感到学习趣意盎然,又使他们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原载于《情智教育十日谈》,陶继新、孙双金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